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跟痛症是临床常见的足部疾患。临床上导致跟痛症的病因较多,目前对于跟痛症有多种病因学说,而跖筋膜炎被认为是最常见的一种引起跟痛症的病理因素。跟痛症所引起的足部疼痛极大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工作。虽然目前对跖筋膜炎性跟痛症治疗方法较多,但临床上对各疗法的应用适应症掌握较为混乱,暂时缺乏一种被明确提示显效、低廉、并发症少的治疗手段。局部激素封闭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临床显效较快,但往往适用于轻症患者,加之复发率高,并有引起并发症的可能。口服药物治疗多只适用于病情初期患者,用于缓解其症状,对病情发展改善不明显。其他的保守治疗存在治疗时间长,疗效难以保证的缺点。手术治疗创伤较大,费用及并发症高。近年来,微创松解跖筋膜以彻底去除病因成为跖筋膜炎性跟痛症治疗的研究重点及方向。本课题以激素封闭治疗作为对照,前瞻性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以系统评价水针刀微创治疗跖筋膜炎性跟痛症的疗效,探讨微创水针刀治疗跖筋膜炎性跟痛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找到针刀与激素封闭治疗两者干预治疗跖筋膜炎性跟痛症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骨科门诊患者,依据跖筋膜炎性跟痛症纳入标准,共搜集无排除标准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三组:水针刀治疗组、针刀治疗组、激素封闭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一次,治疗于门诊手术室实施。术前及术后4周、8周、半年进行随访。随访时均使用特定状态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行走状态下特定动能评分所得的患足治疗前后分数进行疗效评定。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跟痛症的疗效评定:优:疼痛、压痛,不能正常负重行走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足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良:疼痛、压痛,不能正常负重行走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95%,足部功能活动接近正常;好转:疼痛、压痛,不能正常负重行走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70%,足部功能活动较前改善;无效:疼痛、压痛,不能正常负重行走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足部功能活动无改善。临床疗效分类评价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半年,患足特定状态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行走状态下特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随访4周、8周、半年后,患足特定状态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行走状态下特定功能评分,水针刀治疗组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与激素封闭治疗组及针刀治疗组相比,均P<0.0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3、针刀治疗组与激素封闭治疗组治疗后4周随访患者特定状态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行走状态下特定功能评分,针刀治疗组较激素封闭治疗组下降明显,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8、半年随访针刀治疗组特定状态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行走状态下特定功能评分下降幅度相近,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水针刀、激素封闭、单纯小针刀治疗跖筋膜炎性跟痛症,均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足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水针刀治疗跖筋膜炎性跟痛症的远、近期效果明显,比激素封闭及单纯针刀治疗跖筋膜炎性跟痛症效果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