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观察“化瘀利水合剂”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805616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为主的多模式眼底影像(Multimodal Imaging)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进行眼底检查,以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为主要观察指标,以“化瘀利水合剂”为干预手段,观察“化瘀利水合剂”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同时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级、预后及疗效判断等方面的优劣,客观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底疾病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诊治及随访。方法: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病人中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分级属增殖期(新生血管伴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中药化瘀利水合剂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单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为干预手段(两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单次剂量均为0.5 mg/0.05ml),对比两种治疗手段对比新生血管生成的消退作用及对患者视功能的保护作用。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干预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照相、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学变化(血管密度)、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水肿情况)。结果:(1)最佳矫正视力(BCVA):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后,受试者视力有所提高,治疗前与治疗后1W、2W、1M、2M、3M五个随访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Log MAR值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视力提高更显著。(2)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后,受试者黄斑水肿较治疗前均有所减轻,治疗前与治疗后1W、2W、1M、2M、3M五个随访时间点CRT值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即可说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以更显著的减轻黄斑水肿。(3)观察区视网膜新生血管密度变化: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后,观察区视网膜新生血管密度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与治疗后1W、2W、1M、2M、3M五个随访时间点视网膜新生血管密度变化值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五个随访点对比治疗前的新生血管密度变化值,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表明治疗组可以更显著的降低新生血管密度。(4)安全性评价:对30例30眼患者共行30次“玻璃体腔注药术(雷珠单抗)”注射治疗,有1例出现结膜下出血,3例受试者诉眼前黑影,考虑为玻璃体液化引起,余受试者未发现眼红、胀痛、视力骤然下降等术后眼内炎表现,同时也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任何全身不良反应,说明玻璃体腔注药及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化瘀利水合剂联合玻璃体腔注药(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视网膜新生血管(RNV)、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及视力损伤等改变是安全且有效的,具体为可以减轻黄斑水肿,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改善患者视功能损伤。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当年生深根性树种板栗苗木为材料,试验采取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板栗苗期进行不同切根时间切根,以不切根为对照,共三个处理;然后每个处理施以氮磷钾配比12:8:11肥料和
目的:125-碘粒子放射治疗对动物(大鼠、裸鼠)泡型包虫病模型的初步效果研究方法:(1)20只无胸腺裸鼠;体质量20g左右;10周龄;取裸鼠右侧颈部皮下部位、注射器针头斜行刺入建立裸鼠
传统的趋势估计方法一般不考虑数据的来源,将模型误差看作白噪声甚至忽略不计,但现在很多重要的时间序列数据都是通过某些抽样调查产生,这将导致各期之间的调查样本存在重叠
目的:本实验研究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术式,即全胸腔镜与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在围手术期,手术前1周内氧合指数、手术后第1天氧合指数、手术后第3天氧合指数、手术后第7天氧合指数波动情况。间接研究研究两种不同术式不同时间段对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并行单侧肺叶切除临床病例。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筛选出7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完全胸腔镜组
跨摄像头的车辆身份认证一直是疑犯追踪、交通肇事认定等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存在许多以车牌识别为主要手段的车辆身份认证系统,但由于车流稠密、拍摄质量低等问题,监控
场地液化及其引起的土体侧向流动(侧扩流)是造成大量桥梁震害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且伴有浅层非液化土层的侧扩流场地上,桥梁桩基地震破坏情况尤为严重。液化场地上桩基的地震
目的:初步探讨NLRP3炎性小体在肝泡型包虫病肝细胞内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肝组织标本(正常肝组织、病灶边缘组织、病灶组织)及血清标本(病例组),同时收集健康成人血清标本(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及细胞因子(NLRP3、Caspase-1、IL-1β、IL-18、IL-3
目的:通过分析肝泡型包虫病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术前HBV-DNA载量与手术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的关系,研究HBV-DNA载量对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的预后的关系,为肝泡型肝包虫病合并慢性乙肝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7月在我中心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肝泡型包虫病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为实验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以及保护力度的加强,为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社区对资源的使用和社区经济发展,造成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矛盾凸显
当前,化石能源大量使用,能源日益紧缺,污染问题日益加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分布式能源应运而生,它是分布在用户侧,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通过各种能源转换装置进行多能互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