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辅助放化疗对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ua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术后辅助性治疗能否改善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索术后放化疗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88名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病理都提示伴区域淋巴结转移。其中63名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放化疗(post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PCRT),其他125名接受4周期的辅助化疗(adjuvantchemotherapy,AC)。放射总剂量为50Gy,分25次完成,单次照射剂量为2Gy,每周5次,总共5周完成。放疗一般在末次化疗后2~4周开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并用Log-rank法检验,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生存的影响,<0.05定义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全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34.7%。术后放化疗组(PCRT)及术后化疗组(AC)5年生存率分别是39.7%、28.8%(P=0.045)。两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15月、10月(p=0.034)。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与改善生存率显著相关;肿瘤浸润深度、阳性淋巴结数量增多、TNM分期升高、细胞分化差均与OS降低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分化程度(中分化VS.低分化,P=0.053;高分化vs.低分化,P=0.001)、治疗方式(p = 0.006)、T分期(p = 0.016)、N分期(p = 0.048)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后辅助放化疗能够延长淋巴结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时间。
其他文献
在5G光载无线通信系统(ROF)从基站到中心站的链路上,存在着激光器、光调制器等非线性器件。这些非线性器件将使ROF系统输出交调分量和高次谐波分量,从而造成系统输出信号的失
文言虚词教学作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提升学生文言阅读能力、提高文言知识素养、提高文言教学效率和应对文言考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发现,目前文言虚词教学存在对虚词认识不足、虚词教学方法欠缺、虚词教学效果不佳三方面的问题,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从虚词、学生、教师三方面探析原因,以此提出相对应的文言虚词教学策略。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全文
受到当前互联网高科技的冲击,企业在转型经营中处于劣势,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对人的选用育留各个环节的层层把关,以不断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做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才尽其所。我国许多企业内骨干人才离职率偏高,内部人才梯队建设缺失,造血不足,普遍缺乏对员工职业生涯进行管理的思维与行动,员工个人也缺乏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企业与员工在职业生涯管理方面的双重缺失,导
违约金制度由来己久,国内外对违约金的性质也观点不尽相同。违约金分为约定违约金和法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法院和仲裁机构无法干预,但约定违约金是由当事人事先约定,是当事人
目的本研究首次将白介素6受体(Interleukin 6 receptor IL-6R)阻断剂托珠单抗(Tocilizumab,TCZ)与嘌呤拮抗剂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治疗高复发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目的是观察比较两种药物治疗高复发性NMOS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寻找对于预防缓解期复发更加有效的药物。方法纳入符合2015年视神经脊髓炎谱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以煤为原料经气化、甲烷化反应制备天然气,不仅符合煤炭高效利用的发展方向,也是解决我国油气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高性能甲烷化催化剂的
目的:(1)通过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考察阈下抑郁个体对不同类型情绪图片认知加工的特点,比较正常人与阈下抑郁个体的差异。(2)结合行为学数据和脑电数据,探
威廉.萨克雷是19世纪英国最出色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名利场》是他最著名的传世作品。作者在小说中着力表现了十九世纪初西方资产主义上层和贵族阶层的生活状态,通过辛
卫浴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作为房地产的下游产业,卫浴行业的发展也见证着房地产行业从1998年的高速发展到现时的放缓。国家近年出台了多项的调控措施,对
本论文研究马克思关于物质生活贫困问题的理论。这一研究力求从马克思的视角,分析物质生活贫困问题,并为当今时代解决贫困问题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