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已处于服务经济时代,服务贸易更是逐渐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心,并且服务贸易发展的速度也逐渐超过了货物贸易,2018年其增长速度高达60%。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比起其他的发达国家步调稍慢,但是发展速度较快,现如今服务业位居国内产业首位,我国也逐步成为了服务贸易大国,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了7918亿美元,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中稳界第二。我国在2019年5月28日举办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与参会国家积极商讨对策发展服务贸易,共同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并且在2020年1-4月服务贸易进出口高达15144.3亿元。随着近年我国对服务贸易不断加大重视程度,我国也陆续出台了许多专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宏观政策。黑龙江省地理位置以及自然资源优越,同时紧邻贸易大国伙伴俄罗斯,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十分频繁,更是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邻近国家贸易往来的重点交易地区,在这一贸易环境的优势下,服务贸易也开始迅速发展,同时发展服务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地位也不断提高。黑龙江省积极围绕“十三五”精神,积极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新要求,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打造龙江特色,制定符合黑龙江省省情的政策措施,不断推进服务贸易由传统型向高新技术型产业全面优化升级,其中财政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黑龙江省现行的财政政策进行研究,研究其在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是如何运行和作用、明确财政政策支持的范围、支持服务贸易的方式等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鉴于此,从比较优势理论、税收激励理论、正外部效应理论和税收效应理论入手,将服务贸易发展相关概念进行界定,运用定性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财政政策支持服务贸易的作用机理,对黑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现行财政支持政策进行分析,并着重探讨了财政支持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成因,发现黑龙江省财政支持政策存在财政补贴针对性不强,财政支出支持效果不佳,财政投资总量不足,税收政策导向出现偏差等问题,并揭示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为财政补贴政策不完善,财政支出缺少针对性,财政投入政策不够完善,税收政策自身存在缺陷。通过借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个国家及天津、福建和辽宁三个省市,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制定的财政支持政策,得出财政补贴政策低透明度、研发机构不纳税、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有针对性、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等启示。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相关财政补贴政策、加强财政支出针对性、完善相关财政投入政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措施,完善黑龙江省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