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连接社会和个人的桥梁与纽带。城市社区治理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蓝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基层社区应当如何治理,治理模式应该如何构建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科研领域。选择恰当的基层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关系到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关系到政府职能是否能够顺利转变,同时适合的社区治理模式有助于公民民主法治意识的提高。但社区建设是一个制度创新、社会重构、城区工作格局全面改革的系统工程,它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我国城市基层政权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位整合、街居管理再到社区管理的过程。深圳社区同样是在我国基层政权逐步发展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作为一个年青的城市,作为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不仅在经济改革、对外开放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政治领域的深刻变化,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创建了独具特色的、多样性的社区治理模式。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社区逐渐地成为探索社会管理模式的试验场和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场所;成为发展地域社会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和培育社区居民共同意识的主要手段。于是,怎样构建一个适合的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深圳三种社区治理模式——行政引导型“盐田模式”、居民参与型“月亮湾模式”和“企业”主导型“莲花北样本”进行比较分析,这三种社区治理模式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笔者对该问题的研究不同于以往学者“政府”与“社会”两分法的分析模式,认为社区的成功治理是政府、居民、“企业”三种力量相互作用而又“合作”推动的结果。在“三要素”说中,政府、居民和“企业”作为治理的三大主体力量,使得治理的主体更明确、具体;解决问题不再是政府负责的单一路径,而是方式更加多样化——把社区相关事务委托给社区中的服务组织“企业”去处理;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政府将权力还给人民,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这样使得目标更加明确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