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钛磁铁矿尾矿中钒的提取工艺和动力学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A121972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攀枝花地区蕴含着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该矿物是一种以铁、钒、钛为主的多元共生铁矿,占提钒原料的88 %。传统的提钒工艺不仅钒回收率低,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无污染、高效的提钒新工艺,该工艺既解决了生产中的废气污染问题,又能综合利用资源,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采用单因素条件实验,对钒钛磁铁矿尾矿的提钒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依次考察焙烧和浸出工艺中各因素对钒浸出结果的影响,并运用SEM图、XRD图谱和V-H2O体系溶解组分优势区域图,分析焙烧和浸出过程的反应机理。实验确定的最佳熟料制备工艺条件为:矿物粒度:200目;添加剂:8 % CaCO3;焙烧温度:900℃;焙烧时间:3 h。最佳浸出工艺条件是:固液比:1:3;浸出剂:30 % H2SO4;浸出时间:2 h;浸出温度:90℃。在此焙烧—浸出工艺条件下钒的浸出率达到81.87 %。本文对钒钛磁铁矿尾矿中钒的浸出过程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出过程动力学模型符合粒径不变的收缩未反应核模型,1 -(1-R)1 3=kt,通过Arrhenius经验公式,由一系列不同温度下的lnk-1/T图,求得活化能为48.31 kJ·mol-1。浸出过程属于化学反应控制。浸出过程动力学方程为:该工艺的成本核算结果表明:将钙化焙烧—硫酸浸出这一工艺应用于钒钛磁铁矿尾矿中钒的提取上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每产出一吨V2O5可获得利润约3万元,且提取过程中钛的损失较小,有利于矿物资源综合利用。
其他文献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由多个氨基酸连接形成的聚合物多肽,是一类重要的药物,都很有经济价值。随着近几年来,大量的生物活性多肽被发现,这些多官能团化合物对合成方
尖晶石型复合硫化物AB2S4是一类具有丰富结构和应用潜力的功能材料,在磁性材料、光电材料、电极材料、超导材料、催化材料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本文利用低温水热法,
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的广泛应用而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纳米纤维独特的性质,其制各、应用及性质研究是目前前沿热点研究领
分子、离子识别在生物体系和客体分子化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高度专一和敏感的金属离子探针对生物体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吸引了研究学者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基于荧光法和比色法的探针,因操作简单、专一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成为离子检测最常用的方法。罗丹明类有机染料分子因具有特殊的螺环结构,存在关环(无荧光,无色)和开环(有荧光,粉色)的转换,成为构建荧光探针的理想模型。相较于目前报导的大多数针对单一
碳化硼因具有高硬度、高熔点、低密度、高模量、高化学稳定性和高的中子吸收截面及热电性能等特性,在国内外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碳化硼具有极强的共价键和较低的自扩
单晶硅在半导体材料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化学结构是由Si-Siσ单键相互连接而形成的正八面体结构。金刚烷与单晶硅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但两种材料的物理、化学、电学性能却有本质上的差异。分子形态是宏观单晶硅半导体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摩尔定律可知,半导体器件尺寸会越来越小,硅电子器件也有同样的趋势。当硅电子器件尺寸从宏观状态变成小分子尺度——单个有机硅分子,宏观下的电学规律将不再适用。因此研究纳米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