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始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耕地保护制度,至今已有近30年历程,它虽然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的耕地保护制度逐渐显现了一些问题。在当前耕地保护严峻形势下,研究如何创新和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保护的长期目标更加迫切。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进展,相对于传统的研究方法,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研究耕地保护制度进行在技术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广泛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耕地保护制度进行分析。文献综述从制度构成的角度,即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和实施机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耕地保护制度的形成和演变从路径依赖的角度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对耕地保护制度的内容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从而为耕地保护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提供政策建议,并建立了耕地保护制度的配套政策体系。得到结论如下:(1)土地征收征用过程中存在既得利益格局,地方政府为了堆砌GDP的虚假繁荣,不惜牺牲城市周围优质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使得耕地保护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2)片面的耕地保护评价体系使得地方政府足以与中央政府形成博弈格局,不惜牺牲耕地进行经济建设;而中央政府对于违法用地的责任人较少依刑律进行惩处,不足以威慑潜在的违法用地主体和潜在的违法用地行为。(3)建立中央政府与失地农民之间畅通、有效、及时的沟通渠道,降低农民依法维权的成本,及时有效地保护农民合法的权益、切实保护耕地。(4)耕地保护制度的形成过程存在路径依赖,允许公众参与到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可以减少耕地保护制度制定和执行的行政成本,有利于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