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背景: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恶性肿瘤的首位,并且有上升的趋势。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发病率的80%,且多数病人发现时即为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需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部分病人尽管组织类型、临床分期相同采用同样治疗方法和化疗方案,却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如何利用已知肿瘤细胞个性特点作为个体化治疗的依据,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一些分子指标的检测可以指导治疗,使病人更大程度的获益。VEGF-C是特异性的淋巴管生长因子,它通过特异性地激活淋巴管内皮上的受体VEGFR-3,选择性地促进淋巴管增生,增强淋巴管通透性,为肿瘤细胞的淋巴扩散提供有利条件,是肿瘤淋巴道转移的重要因素,而淋巴道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VEGF-C高表达的病人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EGFR在多种上皮性肿瘤高表达,其过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动性、粘连性、侵袭性、凋亡抑制和血管生成相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生存期、预后和对治疗反应相关。本课题探讨肺癌相关基因VEGF-C、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有无相关性,明确能否用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来预测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寻找一种更简便的检测方法。并研究这些因子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的联系,分析其作为肿瘤标记物的意义。
材料和方法:
选择本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6例及良性肺病患者10例为对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留取手术前外周血,手术后外周血各4ml,及手术中切除的肿瘤组织以及正常肺组织;良性肺病患者留取手术前外周血,手术后外周血各4ml,及手术中切除的病灶组织及正常肺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VEGF-C、EGFR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及良性肺病组织中VEGF-C、EGFR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肿瘤组织中、外周血中各因子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联系,探讨各因子之间有无相互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探讨肿瘤组织中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有无相关性。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全部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血清VEGF-C蛋白表达水平在肺癌组和对照组、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显著性差异,且与肿瘤分期有关。血清VEGF-C蛋白表达水平按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吸烟等因素分组分析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
2.血清EGFR蛋白表达水平在吸烟指数≤400年支组与>400年支组,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血清EGFR蛋白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无关,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比较中显示出差异(P=0.076),但无统计学意义。
3.肿瘤组织中,VEGF-CmRNA的检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其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EGFRmRNA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4.直线相关分析表明VEGF-C、EGFR在外周血中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有相关性。
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外周血中VEGF-C的表达与肿瘤组织中VEGF-CmRNA的表达具有相似的意义,都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有关。肿瘤组织中EGFRmRNA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外周血中EGFR的表达不仅与淋巴结转移表现出了一定的联系,且与吸烟明显相关。VEGF-C和EGFR在血清中蛋白表达水平水平同肿瘤组织中mRNA表达呈同向变化,即肿瘤组织中mRNA含量越高,血清中蛋白水平越高;肿瘤组织中mRNA含量越低,血清中蛋白水平越低。通过与临床病理特点的比较分析,本文得出结论:血清中蛋白水平的测定有可能替代肿瘤组织中mRNA的检测,为那些无法取得肿瘤组织或取到肿瘤组织较困难的病人提供一种更快捷、简便的替代检测方法,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尽早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