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网络流行语从诞生初始不为大众理解,到如今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部分被官方话语体系认可和接纳。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也逐步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在众多社会事件中影响了公共舆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历程,不仅体现出中国互联网变革的轨迹,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因此,对中国网络流行语二十年的历史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梳理,不仅是汉语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记录中国当代历史和社会变革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以1994年作为研究起点,首先从技术变迁、载体变迁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其进程划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萌芽期(1994年——2002年),发展期(2003年——2007年)和高涨期(2008年——2013年)。萌芽期是流行语孕育、启蒙和初步娱乐化的阶段;发展期流行语注重网络交际以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高涨期流行语舆论监督功能凸显,呈现多元共生态势。其次,从语言学、传播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视角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研究,考察流行语生成的语言学动因、归纳其流行性特征;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属性以及全媒体环境下它与大众文化的交互关系。本研究在整合学术界已有研究范式长处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力图实现史料梳理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出于纵向比较的需要和网络流行语语汇史的完整性考虑,本文将互联网发展史作为研究切入点,对网络流行语的变迁进行整体观照。创新点在于首次对中国网络流行语发生、发展的二十年历程进行全程式、全景式的记录,并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网络流行语宏观研究方面的空白。突破了以往以某一个、某一类或者某一年度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式,从历时性和载体变迁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作了系统描述,具有一定的先行探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