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借助史料记载、会议文件和新闻文本等,分析了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的历史生产,探讨了其生产机制。其后,本文又研究了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的生产历史,纵向剖析其历史演变路径,揭示其内在规律。同时,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以“吴满有”报道为案例,进一步研究了典型报道生产的规律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立足当下,对典型报道进行历史反思和现实关照。本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梳理典型报道和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的研究现状,阐明研究价值和意义;第一部分,从典型报道和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两个方面入手,阐释相关概念和历史渊源;第二部分,立足延安时期特殊的媒介生态,从传播者、受传者、生产机制和传播功效四方面分析典型报道的生产特点;第三部分,以“吴满有”为典型案例,研究典型报道生产和传播的内在机制;第四部分,纵向梳理,剖析不同历史时期典型报道的演化规律;第五部分,针对典型报道的历史生产和生产历史,进行历史反思,并申发现实启示。研究发现,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具有独特的历史生产机制。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基于特殊的自然、社会、媒介和技术环境,具有特殊的生产体系,具体表现为:政治领袖统领全局,强化党报宣传功能,推动各类先进典型报道;政治精英颁布、调整相关决策,并率先垂范;文化精英深入群众,采写报道,反映事实,并组合配发多种文艺作品,亲历传播;边区军民采取多种传播方式,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劳动,寻求进步。他们既是生产者,也是受传者,传播行为和反馈行为互为影响。综合来看,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的生产机制呈现出政治领袖意志统领、生产路径自上而下和反馈效应逐级减弱等传播特质。同时,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的生产历史也有显著特征。纵观建国、文革、改革开放和21世纪至今各个历史时期,典型报道深受马列主义典型思想和中国党报理论影响,它以延安模式为先导,在新闻内容、生产机制和传播功效方面都发生了历史转移。其中,新闻内容生产以工农、军人和干部典型为主体,选材聚焦社会发展,生产机制在政治思想、传受模式和媒介形式方面凸显民主、多元理念,而传播功效则侧重于国情、民情和人性,强调国家富强和精神文明。延安《解放日报》典型报道是特殊历史时期的新闻生产,它开启了中共典型报道恢弘灿烂的生产历史。虽然它也存在着一些虚浮不实、宣传意识过重等历史缺憾,但是,它在提升无产阶级地位,新闻传播大众化,以及强化宣传、启蒙功能等方面的诸多历史经验,又是非常宝贵的。立足当下,如何顺应时代变化,对应多元文化和新兴媒介的冲击,实现典型报道生产和反馈机制的良性互动,将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