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单位人”的管理模式向“社会人”的管理模式过渡,城市
面临的大量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没有办法在原有的体制内解决,城市社区发展成为社会
整合的操作平台。为此,中国政府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城市通过社区建设
承接从单位剥离出来的社会功能,应对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城
市社区成为社会问题的集中区,面临失业、下岗、贫困、弱势群体聚集和社区环境不佳等
问题,成为“边缘化社区”而难以自我发展,社区运转面临很大的困境。对这一类“边缘
化社区”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以上海通河新村为案例,对“边缘化社区”
面临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讨论了在城市发展中如何看待
社区“边缘化”和“逆边缘化”的问题。本研究旨在为理解和应对社区边缘化问题提供理
论依据,并为制定城市建设、居住区规划和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论文首先回顾了贫困、社会排斥和边缘化等相关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国外有关
边缘化的理论和案例研究,建立了分析社区边缘化问题—原因—根源的分析框架和参照体
系。并且利用这个框架,对通河新村社区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通
河新村面临边缘化的威胁,是一个正在被边缘化的社区,在社区现有的和可能获得的资源
条件下,社区自身没有办法解决面临的社会问题,需要社区外部资源的导入。
接着,论文以通河社区面临的问题为线索,大范围、多维度、多层面地分析了“边缘
化社区”形成原因和社会经济根源,并最终归结到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和城市层面。认为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建设中的政策取向是形成“边缘化社
区”的社会根源。社区边缘化是全球化、国家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和城市空间重组的一种表
达方式。
进而,论文通过边缘化的实质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讨论,阐述社会和
政府在边缘化问题上应该承担的责任。提出在边缘化“难以避免”和现有的经济条件下,
对边缘群体的“安慰”与避免代际传递是至关重要的。最后,从边缘化的视角讨论了城市
规划和社区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社会转型 社区发展 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