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的边缘化社区研究:以上海通河新村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shu1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单位人”的管理模式向“社会人”的管理模式过渡,城市 面临的大量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没有办法在原有的体制内解决,城市社区发展成为社会 整合的操作平台。为此,中国政府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城市通过社区建设 承接从单位剥离出来的社会功能,应对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城 市社区成为社会问题的集中区,面临失业、下岗、贫困、弱势群体聚集和社区环境不佳等 问题,成为“边缘化社区”而难以自我发展,社区运转面临很大的困境。对这一类“边缘 化社区”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以上海通河新村为案例,对“边缘化社区” 面临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发展的趋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讨论了在城市发展中如何看待 社区“边缘化”和“逆边缘化”的问题。本研究旨在为理解和应对社区边缘化问题提供理 论依据,并为制定城市建设、居住区规划和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论文首先回顾了贫困、社会排斥和边缘化等相关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国外有关 边缘化的理论和案例研究,建立了分析社区边缘化问题—原因—根源的分析框架和参照体 系。并且利用这个框架,对通河新村社区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全面考察。认为通 河新村面临边缘化的威胁,是一个正在被边缘化的社区,在社区现有的和可能获得的资源 条件下,社区自身没有办法解决面临的社会问题,需要社区外部资源的导入。 接着,论文以通河社区面临的问题为线索,大范围、多维度、多层面地分析了“边缘 化社区”形成原因和社会经济根源,并最终归结到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和城市层面。认为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建设中的政策取向是形成“边缘化社 区”的社会根源。社区边缘化是全球化、国家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和城市空间重组的一种表 达方式。 进而,论文通过边缘化的实质和市场经济体制下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讨论,阐述社会和 政府在边缘化问题上应该承担的责任。提出在边缘化“难以避免”和现有的经济条件下, 对边缘群体的“安慰”与避免代际传递是至关重要的。最后,从边缘化的视角讨论了城市 规划和社区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社会转型 社区发展 案例研究
其他文献
城市中心区作为城市经济与文化生活的中心,其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功能的整体运作。在当前的城市发展转型时期,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将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市场
建筑之为建筑,必须建立其与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回答“建筑何以此时居于此地”的问题。环境设计中,文化心理因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建筑能够达成地域性的关键因素。在中国,宅
我国的城市化即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的空间形态也随着城市功能的扩大与变化而不断扩展,开始出现大都市区的空间形态。借鉴西方国家的大都市区空间发展和管理的实践及
学位
戏场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类型,是古代重要的文化娱乐场所。根据文献可以推断,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戏场建筑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据山西省文化部门在“文化大革命”后普
学位
“交通管理策略”是指在研究用户交通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在有限的成本与空间之下提高道路设施利用效率。  以海德拉巴市为例,其道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道路狭窄、交通压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率高速增加的时期,伴随经济发展和过热的房地产开发,主要依靠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土地扩张,也就是“土地城市化”来提高。在旧城更新的过
城市滨水区因其特殊的环境、生态和景观等价值,受到世界各国、各城市、各地区的高度重视。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北美西欧发达国家涌现出许多成功的案例,也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近
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继承可以从各个角度展开,明式家具作为浸润中国优秀文化的有形艺术也是如此.对于今天以模仿为主的中国家具设计界来说,从意匠与设计的角度来分析明式家具
The paper fully explorses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ion of urban space structure of shaoxing —— a famous city in jiangnan from the citys foundation till today
学位
本文首先回顾了厦门旧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厦门旧城的风貌特色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厦门旧城改造所面临的问题及改造的现实意义。为给厦门旧城改造号脉开方,本文从国内外旧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