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患儿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前后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变化及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矮小症儿童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前后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等水平变化。分析RBP-4与生长参数、血液学指标及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从而探讨rhGH治疗对RBP-4水平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或特发性矮小症(ISS)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GHD患者30例,ISS患者33例,均采用rhGH睡前皮下注射。记录其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后的各项生长参数,包括身高(Ht)、体重(Wt)、体重指数(BMI)、身高标准差积分(Ht SDS),并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血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激素(T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RBP-4水平,并计算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稳态模型评估(HOMA-IR)。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并分析RBP-4与生长相关参数、血液学指标及胰岛素敏感性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rhGH治疗前GHD和ISS患儿一般特征、生长参数及血液学指标的比较共入选GHD患者30例、ISS患者33例。治疗前GHD组和ISS组的Ht、Ht SDS、Wt、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HD组和ISS组的血清IGF-1、TT3、TT4、TSH、FBG、FINS、血脂、FFA及RBP-4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rhGH治疗前后患者生长参数变化及血液学指标比较GHD患者经rhGH治疗6个月后,患者Ht SDS较治疗前增高(P<0.05),经rhGH治12个月后,患者Ht、Wt、Ht SDS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ISS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Ht SDS高于治疗前(P<0.001),rhGH治疗12个月后生长参数Ht、Wt、Ht SDS均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Ht SDS亦较治疗6个月增高(P=0.038)。BMI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GHD和ISS组患者rhGH治疗6个月后及12个月后,患者血清IGF-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01)。在GHD组及ISS组中,rhGH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T3、TT4、TSH、FBG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rhGH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参数变化GHD患者rhGH治疗12个月后,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降低(P=0.035);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在rhGH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ISS组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在rhGH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GHD患者中rhGH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相较于治疗前患者血清FF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12个月较治疗后6个月血清FFA水平升高(P=0.010),ISS组rhGH治疗6个月较治疗前FFA水平降低(P=0.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hGH治疗12个月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相较于治疗6个月FFA水平升高(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GHD患者中,FINS水平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前升高(P=0.032),治疗6个月后HOMA-IR亦较治疗前升高(P=0.034),QUICKI较治疗前减低(P=0.034),具有统计学差异,而治疗12个月后患者FINS和HOMA-IR虽较治疗前升高,QUICKI较治疗前减低(P=0.2),但无明显显著性。在ISS患者中,FINS水平治疗后呈上升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HOMA-IR水平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均较治疗前增高,显著性分别为P=0.048和P=0.034。QUICKI水平治疗后呈减低趋势,治疗12个月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FINS、HOMA-IR、QUICKI在GHD和ISS组中,rhGH治疗6个月相较12个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rhGH治疗前后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变化在GHD患者中治疗前、rhGH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相互比较患者血清RBP-4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ISS组患者rhGH治疗12个月后较治疗前升高(P=0.009),rhGH治疗6个月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RBP-4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5.rhGH治疗前后患者血清RBP-4与生长参数、临床血液学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相关分析rhGH治疗前,GHD患者血清RBP-4水平与年龄、Ht、Ht SDS、Wt、BMI、IGF-1、TT3、TT4、TSH、FBG、FINS、HOMA-IR、QUICKI、血脂、FFA等均无相关性;rhGH治疗6个月后,GHD患者血清RBP-4水平与FFA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384,P=0.033),与其它指标均无相关性;rhGH治疗12个月后,GHD患者血清RBP-4水平与Ht SD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55,P=0.046),与HOMA-IR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355,P=0.046)。然而,ISS患者中在治疗前,RBP-4与Ht、BMI和IGF-1存在正相关性;rhGH治疗6个月后,ISS患者血清RBP-4水平与TT3存在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508,P=0.003);rhGH治疗12个月后,ISS患者血清RBP-4水平与TT3存在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427,P=0.021),与TT4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374,P=0.046),与FFA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412,P=0.001)。结论:1.rhGH治疗后患者胰岛素水平、HOMA-IR较前升高,但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2.rhGH治疗12个月ISS患者血清RBP-4水平升高,血清RBP-4水平与BMI、FFA、IGF-1、HOMA-IR及甲状腺激素存在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我院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探讨真实世界下NMOSD临床特点以及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果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2009年8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103例NMOSD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免疫抑制剂使用、复发以及随访情况。分析N MOSD患者临床特点以及免疫抑制剂预防复发的效果及安
目的:探讨儿童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为早期诊断、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5月-2020年8月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的20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20例患儿中12例(60%)为男性,8例(40%)为女性。平均年龄6.23±3.26岁。1例(5%)为急性起病,12例(60%)为亚急性起病,7例(35%)为慢性起病,14例(70
目的:分析PRODH基因突变所致高脯氨酸血症I型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详细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PRODH基因突变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疗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儿以“间断抽搐7月余、发热4天”为主诉就诊。结合患儿既往及入院辅助检查,考虑存在“癫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予以抗感染、抗癫痫、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后,患儿未
目的:采用诊断性meta的分析方法对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Sino Med)、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等4个中文数据库和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4个英文数据库关于尿
目的:1.研究首次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前患儿静脉血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与其他参数对早期识别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awasaki
目的:通过使用Meta分析方法对持续性肺复张策略在早产儿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Pub Med、EMBASE、Medline及The 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进行外文文献检索,对维普中国科技期刊(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 fang)等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取中文文献,选取早产儿出生时应用持续性肺复张策略的随机对照试验,所包含语言类型
目的:1.总结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2.探讨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出生并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NICU的所有早产儿,将住院过程中诊断为胆汁淤积症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胎龄及出生体重与观察组相近、数量相同的非胆汁淤积症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除外资料不完整患儿),收集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
目的:1.通过NGS技术检测开颅术后患儿脑脊液病原体,并与传统培养方法比较,综合评估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开颅术后病原体识别的应用价值。2.结合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评估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开颅术后感染靶向抗感染治疗价值。方法:1.研究对象:2018-12至2019-12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ICU住院的神经外科术后患儿。2.诊断标准:(1)患者出现排除无菌性脑炎等因素而导致的相关临床体征及症状,
目的:系统评价Tau蛋白水平与新生儿脑损伤的相关性,为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已发表的探讨Tau蛋白水平与新生儿脑损伤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0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及偏倚
目的:分析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及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地进行ROP预防及筛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入组病例分为ROP组和无ROP组,分析危险因素与ROP发病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临界值,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危险因素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