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十二组核心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o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这两种社会形态交替的时期,其语言属于上古汉语。《战国策》是目前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内容丰富,有大量体现该时期时代特色的语言信息,反映了战国时期的语言词汇面貌。我们从核心词入手对《战国策》展开研究,从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战国策》词汇的概貌,观察上古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探索不同语言之间词义发展的共同规律。我们使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共时和历时相结合、语义场理论、类型学和比较词义法、统计分析、计算机辅助等研究方法对《战国策》中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入分析,对同一核心概念下的语义成员进行描写,对其发展演变作出解释,同时结合类型学理论,将汉语放进世界语言的范围内来考察,找出不同语言里同一概念所表达的语义之间的联系,从而发现词义发展演变的规律。这项研究可以丰富上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成果,为专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全文由三部分组成,分为五章。第一部分为绪论,即第一章,分别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战国策》研究概况、核心词研究概况、研究材料、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第二部分即第二至第四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对选自斯瓦德什(M.Swadesh)的《二百词表》的后100词的12个名词进行研究。我们将这12个名词分为亲属词、动物词、身体词三大类,这12个核心词就是12个核心概念。第三部分是结语,总结了《战国策》中的核心词研究,研究表明《战国策》中语义场的结构基本体现了上古汉语语义分割较细的特点,其语言体现了上古汉语的基本特点,以单音词为主,同时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最后对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作了说明。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创新点:(1)首次从核心词的角度对《战国策》的语言材料作全面乃至穷尽性的调查,并对其语义场进行系统的整理,对重要词目在汉语中的历时演变做细致的探讨,并辅以各种类型的统计数字说明语言事实和发展趋势。(2)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本文将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类型学与比较词义相结合、语义场理论,诸多方法综合运用,打破以往较为单一的研究方法,而比较法贯穿全文始终。(3)首次将类型学的理论引进专书研究,把核心词条目置于世界语言这个大背景中,与其他语言进行比较,找出不同语言里同一概念所表达的语义之间的联系,从而发现词义发展演变的规律,探索其背后人类认知的共同性。
其他文献
相关市场界定是对垄断行为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起点,是反垄断法执行中的关键环节和基础性工作。界定相关市场的方法包括传统的产品功能界定法和基于假定垄断者测试的SSNIP界定法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软实力”就成为了中外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学者的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随着软实力理论的逐渐发展和成熟
长久以来,外语教学领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法、学法、教材和大纲的研究,而关于外语教师本身的研究并不多见。自9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外语教师的研究渐渐成为外语教育界关注的
纳税评估是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一项较为先进的税收管理模式,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对纳税人及税务部门税收风险的事前预警作用,在充分明确税务部门与纳税人权利义务的同时,通过一
<正>《苏轼十讲》上海三联书店作者朱刚苏轼可谓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本书以十个主题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与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在作品与文献
学习型政党是一种具有创新思维,善于在党组织中培育和提升成员学习能力的政治组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源自党的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创新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历
<正>2011年上海中纤科技蓝途网(LT361.COM)与国际最著名的硫磺资讯商——英国商品研究所(CRU)——共同携手举办"中国国际硫磺与硫酸会议(2011)"。我们将与您在本次会议中共同
随着竞争基础的改变,"强者恒强"的模式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已不再奏效,在位企业的强大和后发企业的弱小只是一种相对状态,"强弱易势"成为行业发展的常态。本文在对后发企业
本文基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与西部某重点院校1996-2006年间教育财政数据,从收支平衡、收益回报等不同视角入手,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学费标准,建立高校标准学费模型。再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