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植被缓冲带构建材料-芦苇对阿特拉津和乙草胺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芦苇为研究材料,沙培至8叶期成株。胁迫处理采用两种广泛使用的不同种类典型除草剂:阿特拉津和乙草胺。阿特拉津胁迫液浓度分别为:380 mg·L-1、38 mg·L-1、3.8 mg·L-1、0.38 mg·L-1、0.038 mg·L-1。乙草胺胁迫液浓度分别为:900 mg·L-1、90 mg·L-1、9 mg·L-1、0.9 mg·L-1、0.09 mg·L-1。处理一周后收获,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实验结果表明: (1)以380 mg·L-1阿特拉津、900 mg·L-1乙草胺浓度胁迫一周后,出现死株。阿特拉津组从3.8 mg·L-1浓度组开始有明显药害。乙草胺组从0.9 mg·L-1浓度组开始有明显药害。 (2)对芦苇体内可溶性蛋白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阿特拉津胁迫一周后,3.8 mg·L-1及以上浓度组在叶蛋白含量、0.38 mg·L-1及以上浓度组根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乙草胺胁迫一周后,90 mg·L-1及以上浓度组叶蛋白含量、9 mg·L-1及以上浓度组根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很可能药剂浓度已对其功能产生不可逆损伤。 (3)对芦苇三种保护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阿特拉津和乙草胺胁迫一周后,随着浓度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整体均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阿特拉津组,叶和根SOD超补偿峰值出现在3.8mg·L-1和38 mg·L-1浓度组,POD超补偿峰值均出现在38 mg·L-1浓度组;乙草胺组,叶SOD超补偿峰值出现在9mg·L-1浓度组,根未出现明显超补偿峰值。CAT活性叶高于根,叶超补偿峰值分别出现在阿特拉津的0.038 mg·L-1浓度组和乙草胺组的0.09 mg·L-1浓度组。 (4)对芦苇叶丙二醛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和乙草胺胁迫下丙二醛含量随浓度梯度升高趋势相似,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峰值分别出现在0.38 mg·L-1、9 mg·L-1浓度组,说明此浓度下胁迫一周后膜脂过氧化达到较高水平。 (5)对芦苇叶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胁迫一周后,脯氨酸含量随着胁迫浓度增高呈升高趋势。说明其在芦苇叶片响应过程中不断积累,是对这两种除草剂胁迫抗逆机制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属于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包涵体杆状病毒亚科(Eubaculovirinae)核型多角体病毒属(Nucl
本文以辽宁省引兰入汤输水工程输水隧洞为例,重点研究了隧洞锚喷支护设计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输水隧洞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并对输
拥有长引水隧洞的压力引水系统,其非恒定流现象不仅影响水电站的发电品质,还直接关系到压力引水系统的安全稳定、水轮机组的安全运行。本论文在吸收整理前辈们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结合丙机组共用调压室的特点和特征线法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压力引水系统的模型,处理了—上游水库边界、进水口边界、出水口边界、串联节点边界、岔管节点边界、阻抗式调压室边界、水轮发电机边界以及调速器等一系列数学模
学位
北方开敝式海港码头,冰荷载是码头稳定计算的控制荷载.但由于海冰以及海冰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冰荷载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大直径重力墩式码头,目前规范尚无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由于其经济、安全、适应性强等优点,在我国坝工建设中越来越显示出其强有力的竞争性,近年来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现已逐渐成为许多工程的首选坝型。
泾河属于高含沙河流,是渭河的第一大支流,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河床的塑造离不开泥沙,因此泾河水沙在渭河河床塑造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历史上渭河下游是冲淤平衡的,渭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