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对朝鲜唱剧《春香传》的接受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a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香传》是朝鲜半岛古典文学最杰出的经典作品之一,从被文字记录以来至今的300多年间不断被国内外接受、改编。1954年上海越剧二团根据朝鲜唱剧《春香传》演出本将其改编成越剧,此后许多越剧团相继上演此剧,潮剧、评剧、黄梅戏、豫剧、粤剧、桂剧等十几种戏剧也分别对该剧进行移植演出,在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选择朝鲜唱剧《春香传》剧本1种,《春香传》越剧、潮剧、黄梅戏、豫剧、京剧、评剧剧本9种,以及相关剧种演出资料6种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文献学方法,考证了朝鲜唱剧《春香传》的由来、进入中国后的传播路径和影响;同时通过比较文学的方法对剧本的人物、结构、内容及主题等进行对比分析考察出了朝鲜唱剧《春香传》传播到中国后的发展流变及原因。首先,本论文梳理了朝鲜唱剧《春香传》的历史脉络。《春香传》起源于朝鲜半岛民间口传文学。18世纪中后期,由申在孝整理成完整的盘索里剧本。近代之后,由于受到清朝京剧、日本新派剧的影响,同时由于剧场、剧团的出现,一人分饰多角的盘索里表演方式逐渐遇冷,作为综合艺术形式的唱剧日益受到民众的追捧,因此20世纪前半期《春香传》几乎以唱剧的表演方式被固定下来。其次,本文介绍了中国戏剧《春香传》的诞生背景。朝鲜唱剧《春香传》传播到中国的契机为朝鲜战争,《中朝经济及文化合作协定》的签订是促成中国戏剧《春香传》诞生的直接因素。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及"五·五指示"等戏曲改革政策的出台,为《春香传》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然《春香传》自身所体现的反封建、反暴力的主题以及追求自由爱情的美好愿望很符合当时中国民众的心声,作品本身包含的诸多中国元素更让中国观众倍感熟悉,接受起来也更为容易。最后,本文阐述了中国戏剧对朝鲜唱剧《春香传》的接受情况。中国戏剧接受朝鲜唱剧《春香传》的主要时间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戏剧剧本与唱剧剧本的主题及内容比较接近,但由于中朝两国语言文化的差异、改编者对作品理解的偏差以及当时社会现实及政治背景的影响,二者也呈现出一些差异。例如,原著中的诙谐及滑稽元素及次要人物的人物形象被弱化。另外,中国剧本更加强化了民众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剧、潮剧、黄梅戏《春香传》内部也发生了演变。这些演变呈现出以下特点:剧本语言更加通俗,带有朝鲜特色的表达方式都被中国化;作品的主题旨在凸显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因此与爱情无关的内容被大量删减;次要人物的人物形象较第一次改编时更加弱化。可以说《春香传》中国戏剧改编本阐释了戏剧的艺术魅力及文学价值,也体现了《春香传》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中朝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这种文化交流不是单向输出式的文化交流,而是双向的。朝鲜经典作品《春香传》在从盘索里发展到戏曲的过程中受到中国戏曲形式的影响,而后《春香传》又被中国各种戏曲形式所接受,成为中国普通观众耳熟能详的传统剧目。可以说《春香传》的这种发展正是中朝双向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也是本论文的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美国制造创新网络内含的逻辑是多年创新机制发展的延续.而14个创新研究院的发展机制和重点发展方向,更值得认真加以解析.
目的为了优化门诊输液中心的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方法对某医院门诊输液中心的工作流程进行调查,运用Med Model专业软件建立该院门诊输液中心流程的仿真模型,分别模拟现行
目的研究智慧城市发展趋势的城市公共设施创新。方法以文献法,分析其创新的路径;以调查法,研究其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案例法,研究国内外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设施创新的经
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青海省域文化竞争力仍处于弱势与落后状态。提升青海省域文化竞争力,必须加强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省域居民生活质量、文化消费能力,加强公共文化事业发
根据沂沭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和水质状况,建立了沂沭河流域河流水环境容量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依据该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计算出流域内各水功能区和各河流的环境容量及最大允许
近年来,某部在新兵中诉腿肿痛者较多,经X线摄片证实有胫骨疲劳性骨膜炎者95例。此类患者,易发生骨折,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42例为1996年度新兵,53例为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