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唱团是目前小学中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最为普及的一种形式。合唱团作为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可参与的人数较多。一个合唱团的正常训练人数一般维持在四十到六十之间,人数最少也要达到三十人左右,其中排除以小合唱形式出现的合唱团;其次较为容易开展。在以音乐形式展开的第二课堂中,合唱团是最容易开展的,从硬件设施上,只要求有排练的教室和钢琴即可,学校不需要为此投入设备等必需品。有很多学校也在开展管乐队与古筝集体课等,可参与的人数有限并且需要学校购置大量的乐器供学生使用。总体而言,合唱团的开展是学校第二课堂以一种普及性的姿态在全校展开,是学校对于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差异,每个学校的基础状况都有较大差异。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小学中设立的合唱团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但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合唱团才刚刚在小学校园中开始兴起,甚至有一些小学至今都没有开展合唱团。因为各地区的小学合唱团开展状况差异较大,现有的一些排练方法和一些合唱老师给予的经验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无法照搬使用,每个合唱团的基础状况不同,必须根据合唱团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笔者所选择的小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第三小学,因地理位置位于旗县,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当地人对学生的音乐教育方面并不是很重视,在小学合唱团开始进行选拔时就曾遇到很多困难,大多数学生音乐基础能力较差,在完成合唱团的选拔之后,必须根据人员能力的状况进行合唱训练设计。此次实践的展开,不仅是一种新的关于合唱训练方法的探索,也是对先前研究者方法的一次实验与拓展。一种好的合唱训练方法不仅带有针对性,还应该带有一定的普及性,当然,每个合唱团都有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优点,在实践中是将前人研究成果来一次重组整合,不断的完善合唱训练方法。本论文简述童声合唱团的概念与小学中建立童声合唱团的主要特点,对展开实践的小学合唱团的状况进行总结。对四子王旗第三小学展开调研,其中调研方向分为学生与老师两个方面,通过问卷与谈话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对获得的数据展开分析。该章节是全文的重点章节,主要叙述了合唱团从建立到训练中实施的训练方法的记录,以基础训练与歌曲排练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主要依据合唱团的基本情况进行排练设计与歌曲的选择。最后阐述了小学合唱团开展的意义与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