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病房一种中药注射剂监测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中医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具有疗效独特、不良反应相对少见的特点,广泛用于急慢性疾病的治疗。中药注射剂以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其有效性在临床应用中得以肯定。然而,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范围扩大,其不良反应报道越来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中药制剂之首,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成为当今医学的热点话题之一。疏血通注射液由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地龙、水蛭,两药配伍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缺血性中风,该药说明书中不良反应尚未明确。通过对药品上市前与上市后的安全性评价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医院集中监测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最佳方式。现拟以多中心、大样本、医院集中监测的方式,开展疏血通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以科学的、全面的方法收集信息,为疏血通注射液上市后安全性评价提供可靠真实的数据。目的: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和临床观察收集本院神经内科病房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与住院期间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以及其他影响因素情况,获得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以规范疏血通注射液的临床合理使用和及时、有效控制用药风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注册登记式医院集中监测,监测对象为2013年5月—2014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期间至少使用过一次疏血通注射液的患者,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住院系统提取患者一般信息(性别、年龄、过敏史、既往史)与用药信息(有无合并用药、用药天数、用药剂量等),监测用药期间有无发生不良反应/事件,计算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析不良反应与可能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结果:2013年5月—2014年2月,共监测本院7个神经内科病房的住院患者962例,其中男性患者539例,女性患者423例;年龄最小者10岁,最大者92岁;诊断为急性脑梗死者310例;诊断为中风者445例;属于瘀血阻滞型者830例:有过敏史者121例;有既往史者848例;用药天数最短者1天,最长者34天;用药剂量为6ml者950例;有合并用药者961例;注射期间使用其他注射液者489例。共监测不良事件27例,其中严重不良事件8例。有7例不良事件与疏血通注射液的关联性评价为“可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3%,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0%。通过将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诊断、过敏史、既往史、疗程合并用药无关联。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属于偶见不良反应,其用药相对安全。本研究也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如合并用药的安全问题,迟发性不良反应的随访问题,希望今后的研究中尽量扩大样本量与随访时间,以发现更多新的、罕见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其他文献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其中也用了大量篇幅论述了针灸学的内容,确立了针灸学作为中医学分支学科的地位。在经络学说、腧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肠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58例小儿肠炎患者血清PCT水平.结果以血清PCT≥0.5ng/ml为细菌感染阳性阈值,则细菌性痢
近几十年,中国艺术教育发展迅猛,很多综合性大学都开设了美术学专业,但在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油画教学为例,深入分析目前综合性大学中美术专业教育中存在
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培养幼儿喜欢学习、具有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的前提。培养幼儿的好奇心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幼儿好奇心重,在培养过程中家长、教师要
目的分析2010-2015年中国艾滋病监测哨点8类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