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生态规划实质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根据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开发战略和发展决策,合理布局与安排农、林、牧、副、渔业和工矿交通事业,以及住宅、行政和文化设施等,调控区域内社会、经济及自然亚系统各组分的关系,使之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本文基于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资料查询、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和理论总结等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在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和案例分析基础上,对区域生态规划的指导性原则、技术路线框架、基本规划内容及相应方法进行较全面系统的研究,论文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1)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通过制定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生态建设规划的实践,综合性的提出了区域生态规划制定过程中必须贯彻的5条指导性原则,即资源定位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公众参与原则、预警原则和循环经济原则。 (2)结合区域生态系统的特征,构建了研究区域生态规划的技术路线框架,该框架由基础调查与评价、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生态功能区划、生态产业体系建设、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生态人居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经费概算与效益分析、规划实施计划及保障等9个环节构成;明确了区域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及其相应的方法,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方法;提出规划的实施需要从法律政策、组织结构、资金、技术和公众环境意识5方面给予保障。 (3)本研究以具有典型性的安徽省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为对象,在制定毛集实验区生态建设规划的实践中,合理的提出了毛集生态区建设的指标体系,加强了经济发展指标的比重,突出经济发展在生态区建设中的作用,体现出与环境规划的侧重点不同。 (4)本规划从工业、农业、林业、旅游业等方面系统的设置了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为毛集生态区建设提供支撑,为生态区建设指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5)进一步明确在编制区域生态规划的时候应注意的方面。 一、提高对生态规划重要性的认识。生态规划的内涵在于将人口、资源、社会和经济放在一个统一体中进行各种因素相辅相成、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约的分析和研究; 二、要有等级自然系统的观点; 三、要树立区域整体优化规划的观点; 四、要注意区域的要求,突出地方特色; 五、要坚持系统分析方法,在结构调整中解决污染防治问题。 六、要用高新技术支持规划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