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中国糖尿病病人数量在1.1亿左右,其中20%~30%的糖尿病病人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目前胰岛素主要是以基因工程手段合成,再通过一系列方法提纯得到胰岛素产品,这其中色谱技术应用最为广泛。而色谱技术的核心是色谱固定相,因此色谱填料的选择是蛋白质制备分离工艺研究的关键。制备液相色谱根据填料的不同,有多种分离模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LC)、离子交换色谱(IEC)、疏水色谱(HIC)、亲合色谱(AFC),根据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形状、特殊结构、电荷、疏水性等特征以及来源、分离的目的可以选择相应的适合模式。制备规模下整体蛋白的分离纯化,无论对于加快生物工程下游产业化进程还是解决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样品制备和分离难题,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研究制备色谱填料的适应性选择、不同色谱柱设备以及不同工艺条件,对制备分离过程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了笔者工作实际,对不同填料、层析柱设备、工艺条件在胰岛素制备色谱分离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以下结论。(1)在填料方面,研究了四种填料对胰岛素分离效果的影响,其中粒径为10цm、孔径为100?的两种填料,其合格收率达到86.62%,重复使用次数达到120次,碱洗次数10次,可以明显降低胰岛素的生产成本。(2)在层析设备方面,研究了两种分配器及柱床高度对层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不锈钢筛板,柱床高度在25~30cm时,纯化效果较好,胰岛素合格收率82.01%。(3)研究了盐种类、盐浓度、p H值、酸种类、异丙醇浓度及温度对离子交换、反相层析工艺的影响,发现低价强电解质盐的纯化效果优于高价盐,TFA的去尾效果明显优于磷酸,远离PI值及提高温度均可以提高分离效果,但温度高于25℃、p H值高于8.5时,易造成胰岛素分子自身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