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RP3炎性小体在2型糖尿病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变化及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J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NLRP3炎性小体是大分子蛋白复合体,能够识别多种危险刺激信号,募集并激活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epase-1),进一步促进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释放,是机体固有免疫的一部分。目前研究发现炎性小体在多种炎性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再灌注损伤等。2型糖尿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主要包括认知障碍和脑血管管疾病。以往研究表明NLRP3炎性小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密切,但是炎性小体在2型糖尿病脑微血管的损伤中是否起作用,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观察大鼠脑组织中NLRP3的分布,及高糖处理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检测细胞内相关蛋白,来探讨NLRP3炎性小体在高糖作用下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变化及变化机制。方法(1)饲养6月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实验对照组,自发性2型糖尿病(goto-kakizaki,GK)大鼠作为实验组,每组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组织中NLRP3的表达及空间分布。(2)体外培养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基模拟体内2型糖尿病内环境,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作为抑制剂,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培养基糖浓度5.6mmol/L)、高糖1组(HG1组,培养基糖浓度1Ommol/L)、高糖2组(HG2组,培养基糖浓度20mmol/L)、高糖3组(HG3组,培养基糖浓度30mmol/L)及高糖+NAC组(HG +NAC组,目的蛋白表达较明显组的糖浓度组内按照1:1000预先加入NAC)。(3)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各组硫氧还蛋白交互蛋白(TXNIP)和NLRP3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IL-1 β的水平;采取流式细胞术评估对照组、HG3组、HG+NAC组ROS的含量。(4)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所得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应用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NLRP3主要分布于GK大鼠脑皮层及皮层下组织的神经胶质细胞和微/小血管管壁。与Wistar大鼠相比,GK大鼠的阳染强度,阳染血管数均有增加(P<0.05);(2)与对照组相比,HG1组、HG2组、HG3组TXNIP、NLRP3的表达有所增加(P<0.01),尤以HG3组蛋白表达增加最明显。(3)与对照组相比,HG1组、HG2组、HG3组细胞内IL-1 β水平有所增高(P<0.01)。(4)与对照组相比,HG3组ROS的含量增加(P<0.01);给予ROS清除剂后,与HG3组相比,HG+NAC组细胞内ROS含量下降(P<0.01),TXNIP、NLRP3表达水平下降(p<0.01),细胞内IL-Iβ水平下降(P<0.01)。结论(1)高糖可促进NLRP3和TXNIP的蛋白表达,并随糖浓度的增加而表达增高。(2)高糖各组IL-Iβ的水平含量增加,说明NLRP3炎性体被激活。(3)高糖可导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过多ROS。给予ROS清除剂后,高糖组细胞内的ROS含量下降,且细胞内的TXNIP和NLRP3的蛋白表达、IL-1β的水平均下降,说明高糖可以通过与ROS相关的途径活化NLRP3炎性小体。(4)据此,我们推测NLRP3炎性小体在2型糖尿病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可经高糖-ROS-TXNIP途径被活化,参与2型糖尿病脑微血管的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大鼠肾脏组织局部转染NALP3特异性小干扰质粒(siRNA)后制作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探讨病原体相关分子构象识别受体NALP3对大鼠肾脏IRI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
背景和目的:  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约为3‰,致残率位居首位,严重影响国民的生活及健康。脑缺血性卒中继发的脑水肿常引起颅内高压、脑疝等,是脑中风患者急性期死亡的常见原因之
研究目的:   1.观察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大脑海马神经元中TUNEL阳性细胞个数以及XIAP与Caspase-9的表达情况:   2.研究盐酸法舒地尔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大脑海马神经元
目的 探讨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临床确诊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的生存状态,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大鼠骨折后药物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干预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及其骨密度的变化,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用5月龄雌性SD大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