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分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与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中的差异,探讨NLR、PL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为临床评估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10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行手术初步治疗的43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95例)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组(125例),比较两组基线特征(性别、年龄、BMI、TSH、T3、T4、TPO抗体、TG抗体)。应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按1:1匹配两组基线特征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95例,甲状腺良性结节组95例。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白细胞总数(WBC)、NLR、PLR、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血小板计数。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表示特异度、灵敏度,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求取NLR在区分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最佳截点值。 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前: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平均年龄为44.00±11.46,良性结节组平均年龄48.48±12.26,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NLR值为1.91±0.59,良性结节组为1.73±0.54,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和良性结节组性别、BMI、T3、T4、TSH、TPO、TG、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PLR均无显著差异。 2.按1:1倾向评分匹配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NLR值分别为1.97±0.62,结节良性组为1.73±0.54,甲状腺乳头状癌组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PLR为135.69±36.73,良性结节组为130.11±37.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WBC为5.53±1.34,良性结节组为5.52±1.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嗜中性粒细胞为3.30±1.01,良性结节组为3.20±0.9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甲状腺乳头状癌组淋巴细胞为1.84±0.50,良性结节组为1.91±0.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血小板计数为236.71±44.09,良性结节组为236.61±47.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⑦.ROC曲线下面积为0.635,从中分析获得的最佳NLR截止点为1.99,其灵敏度是45.3%,特异性是77.9%。 结论:术前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NLR值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其截点值是1.99。PLR在两组间则无明显差异。与较低的NLR相比,对于具有较高NLR(特别是大于1.99)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我们要高度警惕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并给予更密切随访。在临床工作中,结合超声检查,NLR可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全面评估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