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愈来愈现代化。建设导致城市结构变化,土地的分布方式也在不断转变,用地分布不均势必影响社会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同时引起生态环境和民生问题。土地供给越来越紧张,与相关方针策略的冲突也愈发激烈。普兰店市作为大连沿海的县级市,近年来在城市建设各方面全面发展,经济保持了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但是,随着普兰店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越来越现代化,城市景观格局也发生了改变。 土地利用分类研究越来越成为规划城市建设的有效手段。本文使用2000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作为研究基础,通过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剖析10年间普兰店市土地分类改变情况。最后对普兰店市城市化进程逐步探讨,采用层层递进方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出土地分类变化对经济效益、城市化进程改变作用和引起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因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土地利用分类改进策略和经济未来着重发展方向。结果表明: (1)普兰店的主要景观类型是林地、耕地和城乡用地。十年来总体来说城乡用地、海上养殖、水田的面积是增加的,林地、水库、耕地的面积是减少的。林地的面积由2000年的1459 km2下降到1146.36 km2,耕地的面积由2000年的1196km2下降到889.04km2,而城乡用地的面积则由2000年的373.13 km2上升到592.21km2,说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城市的建设例如工业发展使得林地、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退化比较严重。 (2) GDP和城市化进程参数L与城乡用地、海上养殖的面积变化呈正比例关系,与林地、耕地、水库、水田的面积变化呈反比例关系。为促进经济发展应增大城乡用地和海上养殖的面积,使水库水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同时减少农业用地的面积,在有限的农用地中合理规划,提高耕地质量,使耕地产值最大化。 (3)城市化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绿化覆盖率是导致普兰店市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政府规划人员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社会生产力、产业结构、科技进展、地区人数,可作为研究景观格局驱动力的四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