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SEM)技术观察人体蠕形螨的超微结构,确定其口器性质,寻找其与致病和分类有关的超微结构。用客观证据说明蠕形螨是否致病,做出超微结构分类并对原形态学分类进行评价。 提取两种人体蠕形螨基因组,为人体蠕形螨分子生物学研究铺平道路。 方法 用刮片式取螨器从成人额部取螨,置于2%洗洁精溶液中,在解剖镜直视下,用自制挑螨器分离清洗干净。 将洁净活螨按观察部位的要求,在解剖镜下摆上电镜样品托,立即扫描,拍摄照片。环境扫描电镜工作参数:工作距离(WD)7.5-9.3mm、高电压(HV)20.0KV、高真空探头(Det)GSED、束斑(Spot)3.0、温度5℃、压力0.5kpa、相对湿度60%。 将洁净新鲜的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 D. f. )、皮脂蠕形螨(Demodex brevis, D. b. )分别在解剖镜直视下研磨粉碎。用改进的小型昆虫基因组提取方法,分别提取两种人体蠕形螨的基因组DNA,将提取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度计检测。 结果 D. f. 的口器位于颚体腹面。口孔是两片口下板中间的狭长纵向裂隙,有一剑峰状的口针从裂隙中向前下方伸出,但未见牙齿。推断其口器是一种特殊的刺吸式口器。D. b. 的口器与D. f. 相似,但尚未见口针伸出。 D. f. 须肢位于颚体两侧,分三节,末节可向腹面做超过90°的运动。末端似钉鞋底状,其上有7个须肢爪,刺状。前三个呈三角形排列,后四个紧密排成两排。D. b. 须肢较短,末节上只有5个须肢爪。 D. f. 口下板为梨形,外板较平;D. b. 口下板短而宽,呈宽椭圆形,外板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