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枝形聚合物是近年来成功合成的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它在工业、农业、医学、生命科学、导电材料、纳米材料和催化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合成出来的树枝形聚合物的种类也很多,本文合成出了一类以苯环为中心的树枝形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本文初步研究了铜离子与以苯环为中心的树枝状化合物(下文简称为树枝状化合物)的相互作用。通过铜离子与树枝状化合物的浓度和溶液的pH值的改变对反应影响的研究,表明树枝状化合物内部三种不同的含氮原子基团,与铜离子作用的能力不同,作用的顺序依次为伯胺、叔胺和酰胺。采用液相法,利用树枝状化合物作为模板制备了纳米金属铜和银粒子。当铜离子和银离子与3代树枝状化合物(简称3 G)浓度比为2 : 1时,得到的铜和银粒子平均粒径分别为4.6和5.9 nm。讨论了铜离子和银离子与树枝状化合物浓度比以及树枝状化合物的代数对纳米铜和银粒子的粒径、分散性等的影响关系。发现随着铜和银离子浓度的增大,还原后的粒子较容易团聚,所得到的纳米铜与银粒子的尺寸变大,且分散性不好;在金属(铜和银)离子和树枝状化合物浓度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树枝状化合物代数的增大,所得到的纳米金属(铜和银)粒子的粒径减小,且粒子更加分散。采用液相法,利用树枝状化合物为模板制备了钴纳米粒子。钴离子与3G浓度比为10 : 1时,得到的钴粒子平均粒径为7.5 nm。同时考察了钴离子与树枝状化合物浓度以及树枝状化合物的代数对钴粒子尺寸、分散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大钴离子的浓度,还原后所得到的钴粒子尺寸变大,且分散性变差;固定钴离子和树枝状化合物浓度比,随着树枝状化合物代数的增加,钴粒子的尺寸变小,分散性也较好。钴粒子的电子衍射表明,所制备的钴纳米粒子属于非晶态。利用超导量子干涉(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技术,通过对所制备的纳米钴粒子的磁滞回线、FC和ZFC的表征,考察了用不同代数的树枝状化合物制备的钴粒子的磁性强弱,得到的结果是利用低代数的树枝状化合物制备的钴粒子磁性大(钴离子与树枝状化合物的浓度比相同的条件);同时考察了温度对钴粒子磁性的影响:对同一钴粒子,在不同温度下(2K,150K,360K),它的磁性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磁性变弱。钴粒子在低温下(如2K)表现出了较明显的磁滞现象,但温度升高磁滞现象减弱。当温度达到阻塞温度(Tb)以上时,磁滞现象表现的很弱,是由于此时钴粒子主要表现出超顺磁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