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探索——对两家社工机构的比较研究启示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b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的专门职业。主要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社区服务等领域,专门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性工作,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探讨一条符合我国社会现实的社工发展路径,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各地积极探索实践下,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管理规范且作用明显的社工机构,丰富了社会工作实践内容,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各种在主体、功能、性质等方面不同的社工机构直接引发了我们的一个思考:哪一种类型的社工机构才能真正符合我国的社会现实基础?通过相关的综述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点。第一点是,专门以社会工作机构作为主体的路径研究并不多见,即使有讨论,也是某种制度环境下社工机构发展的宏观原则思考。第二点是,以社工机构或者社工人员作为发展主体的比较研究十分稀少,更多的是侧重将社工机构作为独立的个案组织进行内部运作的考察。本文则力图对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历时性的、整体性的、相对的发展路径等做一个专门的比较研究。对我国当前的社会工作发展而言,经验层面的关于本土化模式和路径的探索应该是最为紧迫和最具意义的。我们可以从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作为行动主体的角度出发,以其拥有主体权力的多少,将社会工作的本土路径划分为三种类型:拥有绝对主体权力的独立型,让渡主权广泛参与的合作型,缺失主权沦为手段的附生型。通过对两家较具代表性的社会工作机构的观察认识,我们发现,独立型、合作型和附生型作为不同路径的社会工作本土化、职业化努力,他们各具特征。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不同路径都是具体环境下具备独特功能的社会组织,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对他们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保持觉醒。综合考虑,社会工作在当前环境下的宏观建设原则应该是:尊重实践,加强引导。
其他文献
家庭照顾是指居住在自己家中并且有照顾需求的老年人,接受照顾者提供的非正式照顾服务。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家庭照顾一直是中国老年人照顾的主要方式,这既受经济和社会
学位
质量是企业立足的根本。文章分析了当前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背景及现状,阐述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各个模块的功能,对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提
中国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农民,农民作为人口主体,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现代文化对传统农耕文化的继承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