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肺癌为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中医药治疗肿瘤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肿瘤学领域的特色疗法,历代无数医家对肿瘤的病因病机、辩证治疗、组方用药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近代医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同时,结合现代西方医学的技术,不断加深对肿瘤的认识,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在中医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领域上取得了耀眼的成绩,在理论和临床上得到了传承和创新,可谓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然而,这些临床实践经验,客观上需要加以理论总结,以便把握规律,否则经验之间的联系就得不到认识和揭示。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精髓和核心,是临床取效的关键。但由于目前中医证型缺乏统一标准,绝大多数临床医家都以个人经验来组方用药,使得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也存在比较分散,治法方药偏于弥散的问题,有碍疗效评价和临床指导;尽管如此,中医药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作用和地位是无可质疑的。然而,当前确需进一步归纳肺癌的中医证治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同时也可以丰富现代肿瘤学的内涵,使其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研究目的:本课题以核心期刊为主线,通过收集近5年来发表于核心期刊有关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文献,期待从中发现并总结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证型和用药规律,并尝试探讨其中医证治,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规范化诊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课题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检索出近5年有关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核心期刊文献。分别以“非小细胞肺癌”、“肺癌”、“肺肿瘤”为关键词,二次检索分别以“中医药”、“中医”、“中药”为关键词进行模糊检索,首先筛出376篇核心期刊文献,再根据文献纳入标准进行筛选,共有59篇文献被纳入研究。按照设定标准进行数据收集及规范化,形成Excel数据仓库,利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配对计数资料的McNemar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成果:所纳入的59篇文献中,共收集证型18种,涉及中药共139味,16大类,29小类,总用药频次达798次。证型以气阴两虚证出现频次最高,其次为脾虚痰湿、阴虚内热、阴虚痰热、气滞血瘀等证;补虚、化痰止咳平喘、清热、利水渗湿、活血化瘀等功效的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白术、甘草、党参、太子参等;补阴药有麦冬、北沙参、女贞子、五味子等;化痰止咳平喘半夏、浙贝母、瓜蒌、桔梗等;清热药有白花蛇舌草、鱼腥草、重楼、生地等;利水渗湿药有茯苓、薏苡仁等;活血化瘀药有莪术、丹参、鸡血藤等。其中最常用的40味药性味分别为甘、苦、辛、寒、温、平性,归经为肺、脾、肾经。研究结论:“正虚”是肺癌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是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本病机特点;扶正祛邪是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治疗原则;益气养阴法是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本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