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史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a7395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普及教育之所以能够超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而取得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快速发展而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一方面,美国经济和社会强劲发展与教育发展相辅相成,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另一方面,受到美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理想感召下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发展体现了时代要求。因此,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发展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跃进特征。本论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主要说明选题的意义。一方面,目前在我国对该课题还缺乏系统研究,有待进一步地进行学术探讨。另一方面,农村普及教育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需要紧迫解决的问题,因此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为正文,分为四章。其中,第一章介绍分析了殖民地时期,来自欧洲的移民们在北美大陆开荒垦植,建立家园,随即也开始了举办学校,教育子女的事业。在殖民地农业社会中,在一定的区域或范围内一些移民们试图对全体儿童实施教育,关注社会下层劳动者子弟的教育,美国普及教育开始萌芽。第二章探讨了美国农村公共教育制度的构建过程,如联邦西部土地法与农村兴学、公立学校运动与农村宗教慈善学校转型、义务教育立法与家庭教育权的转变等。第三章考察了农村学校“城市化”改革运动。自19世纪后期美国普及教育城乡差距凸显,其核心是教育质量的差距,该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农村学校“城市化”改革运动推动了美国农村普及教育由注重量的发展向“量”与“质”并重转变,从而改变了农村学校的面貌。第四章探讨了在教育机会均等价值理念下农村普及教育的取向调整。20世纪中期美国普及教育城乡差距依然显著,在传统“集中化”管理运动和科南特规模效益理论影响下,农村学区处于快速重组时期。20世纪60年代,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开始对农村普及教育进行历史性反思。为了实现教育城乡、种族之间的平等,“教育机会均等”成为发展农村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人们不再苛求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而是多种办学模式并存,农村教育逐步走向多元均等发展的路径。第三部分为结语。主要探讨美国农村普及教育的发展动因、特点和对于中国农村普及教育的启示。在农村普及教育历史过程中,美国农村有效的公共教育体系、对于处境不利儿童教育的关注和保障措施、社会资源的利用以及反思和摆脱对农村教育的认识误区等经验教训对我国发展农村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等。企业战略是层出不穷
改革开放的30年使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迅速发展,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落后状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企业开始逐渐理解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性、全
<正>《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首先要感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提出单位。后来遇到金融危机,被列入了十大振兴产业。
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物流成本较高,而降低畜产品物流成本的前提就是进行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由于我国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没有考虑物流成本核算问题,因此
过街天桥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它本身的结构以及视觉效果与周围环境、使用人群等是否相适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过街天桥的长度、结构、造型和色彩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过
跨入新世纪,面对发展的永恒主题和许多深层次的全球性问题,价值观的激烈冲突和深刻变革是一种时代性、世界性的思想文化现象。价值观研究对于我们化解矛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
随着翻译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翻译不单单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还包括源语文化及目标语文化的差异处理。本文主要通过对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庞德翻译
<正>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大作文分值几乎占到申论科目的半壁江山,申论写作也一直是广大考生难以琢磨的题目。有鉴于此,为了帮助大家深刻了解申论作文,笔者精心挑选出一位优秀
针对寺河矿二号井9号煤层开采过程中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提出了邻近层瓦斯抽采技术,介绍了邻近层瓦斯涌出特征,阐述了钻孔布置方案及瓦斯抽采系统。现场应用结果表明:
电阻对焊研究西山矿务局职工大学肖春盛,郭江丽电阻对焊是在焊接时,在焊接区两端施加压力并通以强大电流,利用接口处的电阻热使焊接区产生塑性变形,断开后继续保持压力,使焊接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