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普及教育之所以能够超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而取得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快速发展而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一方面,美国经济和社会强劲发展与教育发展相辅相成,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另一方面,受到美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理想感召下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发展体现了时代要求。因此,美国农村普及教育发展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跃进特征。本论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主要说明选题的意义。一方面,目前在我国对该课题还缺乏系统研究,有待进一步地进行学术探讨。另一方面,农村普及教育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需要紧迫解决的问题,因此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为正文,分为四章。其中,第一章介绍分析了殖民地时期,来自欧洲的移民们在北美大陆开荒垦植,建立家园,随即也开始了举办学校,教育子女的事业。在殖民地农业社会中,在一定的区域或范围内一些移民们试图对全体儿童实施教育,关注社会下层劳动者子弟的教育,美国普及教育开始萌芽。第二章探讨了美国农村公共教育制度的构建过程,如联邦西部土地法与农村兴学、公立学校运动与农村宗教慈善学校转型、义务教育立法与家庭教育权的转变等。第三章考察了农村学校“城市化”改革运动。自19世纪后期美国普及教育城乡差距凸显,其核心是教育质量的差距,该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农村学校“城市化”改革运动推动了美国农村普及教育由注重量的发展向“量”与“质”并重转变,从而改变了农村学校的面貌。第四章探讨了在教育机会均等价值理念下农村普及教育的取向调整。20世纪中期美国普及教育城乡差距依然显著,在传统“集中化”管理运动和科南特规模效益理论影响下,农村学区处于快速重组时期。20世纪60年代,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开始对农村普及教育进行历史性反思。为了实现教育城乡、种族之间的平等,“教育机会均等”成为发展农村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人们不再苛求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而是多种办学模式并存,农村教育逐步走向多元均等发展的路径。第三部分为结语。主要探讨美国农村普及教育的发展动因、特点和对于中国农村普及教育的启示。在农村普及教育历史过程中,美国农村有效的公共教育体系、对于处境不利儿童教育的关注和保障措施、社会资源的利用以及反思和摆脱对农村教育的认识误区等经验教训对我国发展农村教育具有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