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肝硬化背景下不典型增生结节动态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CECT)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的影像特点,评估增强CT与超声造影联合应用对不典型增生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4例肝硬化合并肝内不典型增生患者的CECT及CEUS表现,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32~69岁,平均(51.4±5.6)岁,所有患者均使用德国西门子spirit双排螺旋CT机行肝脏动态三期增强CT扫描及超声造影。由两名资深影像学医师对图像进行观察分析,观察指标有病灶的部位、大小、边界、密度、回声特征。分析病灶的三期增强扫描特点,增强水平与同时相周围正常肝实质增强水平作对照,病灶的CT增强程度分为高密度、等密度和低密度,病灶超声增强程度分为高增强、等增强、低增强。 结果: 1 CT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54例DN患者中,肝左叶结节19例19个结节(S2段10例,S3段2例,S4段7例),肝右叶结节35例37个结节(S5段8例,S6段11例,S7段9例,S8段9例)。病灶大小0.5~2.6cm,平均1.1cm,增强扫描发现54例56个病灶。CT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病灶密度稍高于周围肝实质13个,病灶低于周围肝实质27个,病灶密度等于周围肝实质16个,门静脉期病灶密度低于周围肝实质35例,等密度15例,高密度6例,延迟期病灶密度低于周围肝实质47例,等密度影9例。56个DN结节三期增强扫描时病灶强化模式归纳如下:23个病灶相对于周围肝组织呈低密度-低密度-低密度,5个病灶呈等密度-低密度-低密度,5个病灶呈等密度-等密度-低密度;13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其中,6个病灶呈高-低-低,3个病灶呈高-等-等,2个病灶呈高-等-低,呈高-高-低及高-高等各1个病灶;病灶呈等-高-低、等-高-等、低-等-低及等-等-等各2例,1个病灶呈低-等-等,1个病灶呈低-低-等。 动脉期增强结节的强化程度与结节大小的关系:动脉期轻度强化13例,结节直径均值为(1.32±0.48)cm,动脉期呈等密度或低密度结节大小43个,平均直径为(1.04±0.34)cm,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54例(56个结节)DN患者中,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不典型增生结节33个结节,肝癌13个,诊断再生结节8个,2个结节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均为等密度而漏诊。 2超声增强:肝脏表面不光滑,肝裂增宽,实质回声不均匀,超声造影动脉时相呈高增强16例,呈等增强17例,呈低增强有23例;门脉时相呈高增强1例,等增强20例,呈低增强35例;延迟期呈等增强14例,低增强42例。超声造影诊断为不典型增生结节26个,肝癌30个。 3 CECT与CEUS联合诊断的效能:CECT诊断不典型增生结节的准确率为58.9%,CEUS的诊断准确率为46.4%,二者联合诊断(CECT与CEUS二者一项诊断为DN即判断为DN),准确率为78.6%。 结论:动态增强CT三期扫描能够显示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的血供特征,是诊断肝硬化背景下DN的有效方法,增强CT与超声造影联合检查可提高正确诊断率,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是确诊DN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