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透光彩色灯箱白色汉字标识视认性研究 ——以重庆市轨道交通标识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o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透光彩色灯箱白色汉字标识在轨道交通车站、火车站客运站、汽车客运站、机场、地下停车场、医院、商场、博物馆等各大公共空间中承担着行为指引的功能并逐渐与建筑空间融合。随着LED背光源技术的发展,光源更加高效和均匀,内透光彩色灯箱白色汉字标识可以提供比之前更好的视认性。然而,内透光彩色灯箱白色汉字标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缺乏较为完善的理论指导,因而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尤其对于其基本视认性功能,显著性和可读性而言,很多地方根本未达标。研究表明,亮度和亮度对比是决定内透光彩色灯箱白色汉字标识的显著性和可读性的关键因素。过低的亮度会导致标识辨识困难,从而大大降低标识的可读性;过高的亮度也会产生眩光等问题,降低可读性的同时也会带来能源浪费和光污染等诸多问题。然而,国内外关于标识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中并没有对标识的亮度参数进行明确规定。因此,本文以内透光彩色灯箱白色汉字标识为研究对象,以其在汉字的亮度、背景灯箱的亮度、背景灯箱的颜环境亮度以及背景灯箱颜色4个视认因子影响下的视认性为研究内容,通过开展视觉功效实验,探讨各视认因子对视觉功效的影响,最终确定了不同颜色的内透光彩色灯箱白色汉字标识的白色汉字所在不同环境亮度条件下对应的合理亮度区间和最佳亮度值。本研究优化并完善了标识的视认性评价体系,为后续相关视认性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同时,弥补了国内外内透光灯箱规范中关于亮度参数规定的不足,为内透光灯箱相关规范提供理论依据。论文首先是对文献及规范理论基础的探讨结合实际调研确定了内透光彩色灯箱白色汉字标识的汉字和灯箱的尺寸、颜色、亮度等相关视认性参数,确定具体研究的空间场景为重庆市轨道交通地下岛式站台并通过调研确定内透光彩色灯箱白色汉字标识所处站台空间的光环境参数。随后,通过相关测量和校准仪器对实验室进行色差和亮度检验,并依据调研及相关规范理论使用dialux模拟真实场景。结合隧道照明研究中常用的环境简图法确定了几种典型的基于行人动态视野的空间环境亮度。同时,基于Stevens幂定律采用数量估计法确定了白色汉字的亮度测试点和间隔,并依据调研确定的彩色灯箱与白色汉字的亮度对比确定彩色灯箱的亮度测试点和间隔。接着,开展Landolt-C环视标与汉字在亮度正对比条件下的尺寸换算关系实验并确定二者之间的换算系数,最终确定实验所需的Landolt-C环视标尺寸。最后,在确定视觉功效实验参数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验场地、实验器材以及dialux软件模拟的真实空间场景创造实验环境,通过开展基于辨识效率的视觉功效实验确定8种颜色背景灯箱上的白色汉字在不同环境亮度条件下的合理亮度区间和最佳亮度值。通过对视觉功效的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通过视觉清晰度实验和主观舒适度实验分别确定了8种颜色的内透光彩色灯箱白色汉字标识的白色汉字所在不同环境亮度下的最低亮度阈值和最佳亮度值。其中,背景灯箱颜色为柠檬黄的标识在3种环境亮度下的平均视认正确率均未满足置信度依据,视认不清晰。即从视觉视认的角度来说,柠檬黄不适合作为背景灯箱颜色。(2)视觉清晰度实验数据均可拟合对数方程,验证了Weber—Fechiner定律,即感知亮度与物理亮度的对数成正比。视觉主观舒适度也与视标亮度LS之间呈现一定的函数关系。(3)在3种环境亮度条件下,森林绿的视觉清晰度均最高,其次是浅葱蓝,而柠檬黄的视觉清晰度均最低,即在3种环境亮度条件下,可以得到的共同视觉清晰度排序为:森林绿>浅葱蓝>(石榴红,太阳橙、浅葱蓝、谦红粉、紫罗兰)>柠檬黄,其中石榴红,太阳橙、浅葱蓝、谦红粉、紫罗兰5种颜色的视觉清晰度排序随着环境亮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与达到最佳主观舒适度对应的视标亮度值LS的排序相同,体现出视觉清晰度与主观舒适度之间的相关性。论文有以下创新:(1)确定了亮度正对比条件下的Landolt-C环视标与微软雅黑字体之间的尺寸换算系数K。(2)通过视觉清晰度实验和主观舒适度实验分别确定8种颜色的内透光彩色灯箱白色汉字标识的白色汉字所在不同环境亮度下的最低亮度阈值和最佳亮度值,并拟合方程。(3)以环境亮度为控制变量,分析背景灯箱颜色对视觉清晰度和主观舒适度的影响,得到8种颜色的内透光彩色灯箱白色汉字标识在低、中、高3种环境亮度条件下的视觉清晰度和主观舒适度排序。(4)以背景灯箱颜色为控制变量,分析环境亮度对视觉清晰度和主观舒适度的影响,并得到石榴红、森林绿、琉璃蓝、浅葱蓝、谦粉红5种箱颜色背景灯箱达到最佳主观舒适度对应的视标亮度值LS随着环境亮度的增加而增加。
其他文献
微波加热得益于其独特的加热机制拥有诸多传统加热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工业应用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由于工业级微波加热系统结构复杂、加热腔体内多物理场相互耦合、媒质介电常数和物理特性随温度变化、加热过程中能够获取的参数有限,这些因素极大地增加了微波加热实际应用的难度。论文针对隧道式多微波源加热系统的媒质加热干燥过程,基于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微波加热过程中各因素对媒质受热的影响和加热模式进行分析,并根据
随着大数据时代下“审计全覆盖”概念的提出,导致审计工作中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数据种类也随之增多。使得审计人员必须使用多种的技术手段来采集、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而编程语言是其中最难掌握的一种。自然语言编程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研究方向,主要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的相关技术,提取自然语言序列中(可能出现)的编程思想来降低编程难度,其最终目标是生成计算机能够直接编译或解释的完整计算机程序。将自然语言编程融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先进的传感器,可以感知三维空间的六维加速度,完整地还原被测物体的运动状态,在航天航空、无人驾驶、机器人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属于多输入多输出的系统,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个问题——维间耦合,且输入在动态变化时,维间耦合的程度也随之动态变化,即产生维间动态耦合,严重影响传感器的动态性能。因此,要提高传感器的动态性能和获得更高精度的六维信息,就必须开展传感器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数据、云平台以及各种分布式平台逐步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在这些技术发展的同时,其复杂的架构设计也使得系统测试变得非常复杂,一次测试可能会将不同的测试任务分配到不同的节点上,多个不同的测试任务按照一定的时序甚至更复杂的条件来协同完成一个共同的测试目标。面向这些分布式平台的功能、性能以及其他能力测试的需求,设计一个支持分布式部署、多个测试任务按照一定的协同要求、自动化进行
条纹相机是一种探测皮秒级、飞秒级甚至阿秒级超快现象的尖端设备,在国家各项重大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发难度大、工作原理复杂、工艺实现困难、技术封锁严重,长期受到国外的压制。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进步、军用领域工程的需要、国家高技术及前沿科学领域的需求,我国在研制条纹相机方面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条纹相机结构主要包含条纹管、高压供电模块、像增强器和电子系统,本文主要讲述一款皮秒级条纹相机电子系统的研制。经过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先进的工业技术促进着建筑的快速发展,英国建筑在此之中获得了极大的历史推进,而在20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后工业时代里,高技派建筑思潮的出现也是在此历史发展序列中尤为突进的一环;当下新时代中国建筑的发展,也正处于想要与智能化技术进行有效交融的迅速发展期,存在一定的历史机遇相似性。该思潮在早年时如异军突起,但在21世纪到来之际已成为国际推崇的建筑流派,最终弥散在了当代建筑设计的多元思
随着多媒体信号处理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视觉隐私保护已成为多媒体安全中的重要问题。密文图像信息隐藏因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然而,现有的密文图像信息隐藏研究大多关注载体图像的无失真恢复,即密文图像可逆信息隐藏研究,而鲜少关注方案的嵌入容量和鲁棒性。好的密文图像信息隐藏方案需要考虑安全性、鲁棒性、嵌入容量和恢复质量之间的平衡。压缩感知是一种新兴的信号采样和处理技术,它打破了奈奎斯特采样定律的限制
在本论文中,我们详细研究了两种暗物质产生机制,freeze-out机制和freeze-in机制。通过freeze-out机制产生的暗物质为WIMP暗物质,freeze-out情况最初暗物质和标准模型粒子处于热平衡,当暗物质的产生速率小于宇宙膨胀速度时,暗物质会“冻结(freeze-out)”出来,从而形成现在的暗物质残余丰度。通过freeze-in机制产生的暗物质为FIMP暗物质,freeze-i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无人机、机械狗等高能耗移动电子设备逐渐出现在生产生活中,并在安防、电力巡线及军事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作为高耗能移动电子设备的主要电源,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较低的质量能量密度导致此类设备的作业时间较短,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潜力。因此,寻找一种高质量能量密度的电源,对于实现便携式设备的长期高效作业具有重要意义。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将氢气及氧气中的化学能直接
锂离子电池在风能、太阳能、核能和潮汐能等多种清洁能源中起着关键作用,广泛应用于微芯片,消费类电子产品、电动汽车等多种设备中。除了关注锂离子电池的性能、高安全性和成本外,使用寿命也成了研究的重点之一。电池性能的衰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温度是影响电池电极材料稳定性以及电极与电解质间副反应程度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锂离子电池的热稳定性及衰减机制至关重要,能够为后续提高电池寿命提供优化思路。本论文从电解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