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节庆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但传统节庆在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正经历严峻挑战,这一严峻的现实要求传统节庆的复兴和节庆文化空间的重构。传统节庆是地理学研究地方认同的重要素材。传统节庆不同实践群体之间地方认同特征的差异性,传统节庆的地方性对文化群体地方认同建构的影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以西安都城隍庙会为传统节庆案例,研究不同文化群体地方认同的差异性,以及地方认同建构的影响因子和作用机制。有助于丰富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地方认同理论研究,对节庆地方认同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有所补充;同时可为传统节庆活动的开展和重构,构建内涵丰富、氛围和谐的节庆文化空间,甚至促进城市软实力提升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通过“知网”和“Elsevier”(爱思唯尔)两大数据库分别进行中英文文献检索,在此基础上进行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综述包括三部分:(1)国内外地方认同研究进展;(2)国内外节庆研究进展;(3)国内外传统节庆与地方认同的关系研究进展。地方志研读和网络文献搜索两种方法相结合,对研究案例西安都城隍庙会进行资料搜集,探究庙会的地方性特征和变迁历程。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定量研究数据,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法收集定性研究数据。问卷由三部分组成:(1)被调查者逛庙会的行为特征及其对庙会地方性特征的认知情况;(2)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调查地方认同特征;(3)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定性研究数据是对定量数据的必要补充,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庙会总体情况感知;(2)访谈对象自身参与庙会的情况;(3)访谈对象对庙会的情感偏好。运用SPSS20.0对问卷数据进行频数统计、描述性统计、数据质量分析、因子分析和非参数检验。运用频数统计和描述性统计获取样本总体情况。运用Alpha信度系数法检验数据信度,KMO值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两种方法检验数据的结构效度。因子分析法用于验证地方认同的三个维度: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意向认同。非参数检验用于检验不同群体地方认同特征的差异性。相关性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探究地方认同建构的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对参与式观察、访谈记录和网络文本进行文本分析,探究上述影响因子对地方认同建构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传统节庆从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维度对地方认同建构产生积极作用;(2)不同文化群体因传统节庆而建构的地方认同存在差异性;(3)传统节庆地方性的变迁影响地方认同建构;(4)身份影响传统节庆参与群体的地方认同建构;(5)信仰是具有宗教意义的传统节庆强化地方认同建构的重要因子;(6)适宜适度的官方在场有助于传统节庆实践者的地方认同建构;(7)认知水平和年龄结构影响传统节庆实践者的地方认同建构。基于以上结论对传统节庆的发展提出三条建议:(1)继续发挥民间渠道和官方渠道的互补性;(2)坚持传承中发展,发展中保护,传统文化与新科技手段相结合;(3)坚持适宜适度的官方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