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放射治疗是口腔肿瘤综合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口干症、颌骨骨坏死和味觉障碍等放疗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在口腔肿瘤放疗时应用口腔支架可保护邻近正常组织。但是,口腔支架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流程都存在诸多不足,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推广。本研究探索应用3D打印新技术制作个体化口腔放疗支架,并探讨其在口腔肿瘤放疗中运用的可行性及初步临床评估。研究方法1、3D打印个体化口腔放疗支架的研制:通过对不同规格钢球的射野图像测试选择合适的金属标记;基于CT图像应用Mimics软件进行快速构建几何模型,再用3D打印机打印出实体模型。根据病变解剖位置的不同分类设计上下分隔型和左右分隔型口腔放疗支架,详细阐述设计原理。2、个体化口腔放疗支架的位置验证:选取6例佩戴口腔放疗支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放疗开始前应用TiGRT IVS系统进行图像配准。分别采用基于金属标记和骨性标志的配准方法比较射野图像和DRR图像的配准误差。通过分析了解口腔支架与头颅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明确3D打印口腔放疗支架应用的稳定性和可行性。3、个体化口腔放疗支架的临床评估:以8例舌癌调强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佩戴口腔放疗支架组和不佩戴组做统计学比较,分析靶区适形指数、剂量均匀性指数、不同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以及治疗计划执行效率,探讨其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1、不同规格钢球的射野图像显示直径3mm的较为清晰;口腔支架的外形和功能可多样化设计。2、3D打印口腔支架的位置验证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分别基于口腔支架内置标记和骨性标志配准)配准误差的均数均小于1mm。两种配准方式在X、Y、Z轴的坐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D打印口腔支架的应用评价结果显示,佩戴组与不佩戴组的治疗计划相比,在执行效率(子野数、总跳数)、靶区适形指数、均匀指数及部分危及器官(脊髓、喉、双侧腮腺)的剂量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佩戴组上唇、上颊、硬腭和软腭的Dmax、Dmean及软腭的V40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结论1、本研究制作的3D打印口腔支架具有以下特点:建模效率高,模型精度高,置入的标记可进行图像配准,可个体化设计,数字化存储,多功能化设计。本研究成功使用CT图像和Mimics软件辅助建模,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实体模型,为个体化口腔支架的制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2、位置验证研究证实3D打印口腔支架稳定性好,在口腔肿瘤的放疗中应用是可行的,为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奠定基础。3、舌癌术后调强放疗时应用个体化口腔支架可以明显降低危及器官(上唇、上颊、硬腭及软腭)的受照剂量和体积,从而可能减轻口腔黏膜炎、口干症等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