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社区理念下城市新区社区体系的构建与布局——以杨凌示范区为例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di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是人们共同聚居在一定地域中进行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集合体,社区既是人们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占有的地理空间,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是城市的基础,社区体系的构建与布局,离不开城市社区的规划管理。本文从城市社区的理念出发,以提高城市社区生活质量为目的,把人本关怀作为最终的落脚点,以杨凌示范区城市建成区域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点探讨了城市新区社区体系的构建与布局。  (1)本文从理论方面详细论述了城市社区及社区体系的国内外历史进程、发展现状、规划理念以及相关的理论,归纳了社区及社区体系的内涵与特点,以国内外城市社区体系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总结出城市新区社区体系布局构建的理论依据。  (2)通过问卷调查和地理学的形态分析法对杨凌示范区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社区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中心建成区社区资源的分布现状,结合城市功能区的发展规划,首次把中心建成区划分为5大社会区域;通过统计调查问卷中居民的工作类型和收入水平,参照国内外关于社会阶层的划分原理,把杨凌示范区划分出8个社会阶层,绘制出了杨凌示范区社会收入空间结构模式图,进一步探讨社区体系的构建与布局。  (3)通过对初步建成社区体系的社会区域进行分析,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在中心建成区的居住圈层结构里缺失了服务业员工阶层和产业工人阶层;二是自雇佣阶层和办事员阶层的人数占总阶层人数的比重较大,但是能居住的社区数量以及屋舍数量较少。以上两个问题的存在就体现出,现有城市社区体系的结构不合理,未能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居住需求。  (4)围绕上述社区体系当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的社区体系进行局部的重新构建。中心建成区域内的社区体系的重构与布局包含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按照新城市主义的原理,在中心建成区内建立中低收入阶层混居社区,解决包括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在内的低收入阶层的居住问题;二是不改变现有社会区域大格局的情况下,在中心建成区的外围建立中等收入阶层的混居社区,进一步改善中产收入阶层的居住条件。
其他文献
由于青藏高原东缘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构造地貌环境,发育了众多堰塞湖。大渡河流域的古滑坡堰塞湖便是其中之一。堰塞湖是重要的极端地表过程之一,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对古堰塞湖的研究有助于对区域堵江风险的认识。本文以大渡河上游的石广东和中游的加郡两个古滑坡堰塞湖为研究对象,选取共选取7个剖面,采集了22个OSL样品,采用单片再生法(single aliquot regeneration,SAR)与标准生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加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城市化和工业化处于加快发展时期,资源能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显现。如何将排放
当前,频繁发生的各种危机已经给以旅游业为代表的各种敏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种损失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消除影响.为了帮助各种旅游组织更好地应对危机,本文引进了危机管理
该文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功能、目标、特征;揭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运行机制和运行动力;结合系统分析
首先分析城市交通网络的建模要素,包括道路、道路中心线、道路边线、交点、车道.然后,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建立城市交通网络的数据模型,引入时间属性,把各种实体作为对象,对于交
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普遍出现诸多矛盾,如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与土地供给的矛盾、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城乡规划滞后于城乡结合
论文从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空间数据挖掘的定义,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体系研究、空间分布特征计算、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