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活中,实际物理现象和过程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都是众多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此类问题由于表面非常复杂,对于学生来说分析起来十分困难,无法抓住其最本质、最一般的规律。而高中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研究的是物质的受力和物质运动关系的最本质、一般的规律。它是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也是应用学科的基础。离开了对物质运动最基本、最一般规律的研究,就不可能对高级、复杂运动进行研究。所以要把物质的复杂运动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利用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可以排除实际物理现象中非本质因素的干扰,舍弃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突出的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一般规律,从而使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得到了简化和理想化。虽然构建物理模型本身就是物理知识的基本内容,但构建模型的方法并不是物理学独有的基本研究方法,其在数学、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可以迁移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之中。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使学生不仅对实际现象的最本质、最一般的规律有了了解,而且把物理学的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对物理学理论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拓展和启发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兴趣,当学生在解决身边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学生会感到很熟悉,自然而然的想到物理中的某些模型中情境,感到物理学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可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求知欲望,进而产生思考与解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因此,构建物理模型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地作用。本文旨在为什么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构建物理模型(构建物理模型的意义及作用)→怎么构建物理模型(物理模型的分类、特征、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物理模型在高中教学的实践应用及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希望通过调查研究,使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界对高中物理课堂构建物理模型引起重视,并对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实施和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有所贡献,并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有助于我国的物理教育的完善,使构建模型教学促进高中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