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振动在日常生活和军事作业中非常普遍,其危害性不容忽视,车辆驾驶员的下腰痛发病率逐年升高,有关研究证实谐振可加大对腰部的损伤,但是国内外研究发现如何干预下腰痛的发生却鲜有报导。目的探讨在4Hz谐振频率下不同干预方式对兔抗谐振后血清代谢标志物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和腰部肌肉、椎间盘及椎体骨的影响。为不同干预对谐振引起的下腰痛早期防治提供重要参考价值,为军事训练作业中如何预防下腰痛发生提供科学方式。方法实验一:实验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6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对照组和谐振干预1、2、3组,每组12只。每组分别于第2、4、6周每组中随机抽取4只实验动物,采用耳源静脉空气栓塞法处死,随后取出腰大肌、腰5/6椎间盘和腰5椎体骨,HE染色后观察其病理形态学变化。实验二:实验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75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对照组和谐振干预1、2、3组,每组15只。分别于实验的2、4、6周每组中随机抽取5只在清晨空腹下经耳缘静脉穿刺抽取5m1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及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动态变化。结果实验一:造模对照组和谐振干预Ⅰ、Ⅱ组镜下观与正常对照组和谐振干预Ⅲ组相比,组织病变出现较早。其病理学评分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升高(P<0.05)并且明显高于其他组别(P<0.05)。谐振干预Ⅲ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时间推移无显著性差异。实验二:与正常对照组和谐振干预Ⅲ组比较,造模对照组、谐振干预Ⅰ、Ⅱ组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第4周开始升高,丙二醛(MDA)含量从第6周开始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与造模对照组相比,正常对照组、谐振干预Ⅲ组BALP、6-keto-PGF1α和MDA的含量在第4、6周降低且谐振干预Ⅰ、Ⅱ组与谐振干预Ⅲ组同期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1、在4Hz谐振频率下产生作用力易导致组织发生病变,使组织病理学变化和下腰痛相关炎性介质的血清代谢标志物含量变化明显,为下腰痛的早期诊断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2、由PEP加工成大小不同空心棉球组成的坐垫表面凹凸不平,可缓解车辆发动机所产生的垂直及水平方向作用力,有效避免与腰椎谐振频率的重叠,从而防止腰椎损伤,为下腰痛的发生起到了延缓和防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