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边坡变形破坏是黄土地区人类工程活动过程中常见的表生动力地质现象,危害严重。尤其是黄土地区煤矿工业场地建设中,因斜坡开挖、机械振动、降雨作用等造成的黄土边坡变形破坏直接威胁工业场地安全。这里选择典型煤矿工业场地黄土边坡为研究对象,借助于现场调查、勘察、试验、多方法计算对比、理论分析、评价和数值模拟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果、结论,主要包括:(1)针对准备车间-中煤仓边坡形成过程、变形特性,提出煤矿工业场地黄土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切脚——压致拉裂——挤压——错动——稳定”。(2)提出马兰、离石和古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取值范围的三种模式:模式Ⅰ-土体开裂、充填物松散时,C马兰=0-5kPa、马兰=40~60°;C离石=0-5kPa、离石=40~60°;C古土壤=0-5kPa、古+壤=40~60°;模式Ⅱ-土体含水量10%左右时,C马兰=16~24kPa、马兰=28~30°;C离石=20-24kPa、离石=34~36°;C古土壤=30~42kPa、古-壤=28~31°;模式Ⅲ-土体浸润时,C马兰=12-16kPa、马兰=23~25°;C离石=16-20kPa、离-=28~30°;C古-壤=20-26kPa、古土壤=8~16°。进行多方法稳定计算,效果明显,符合实际。(3)针对准备车间-中煤仓边坡特征,提出“先单级坡、组合坡、整体坡分别多方法检算,后综合分析、总体评价”的黄土边坡稳定评价新思路,可为稳定坡设计提供依据。(4)针对部分研究边坡进行降雨渗流模拟,得到结果、结论:①降雨过程中,边坡在第六级大平台处首先出现孔隙水压力集中,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边坡表层土体孔隙水随单级坡表层土体贯通逐渐向多级坡发展。②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边坡顶部、大平台或坡脚形成一定的软弱带,降低该处的抗剪强度,随之发生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