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车间—中煤仓黄土边坡变形破坏机制与稳定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_8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边坡变形破坏是黄土地区人类工程活动过程中常见的表生动力地质现象,危害严重。尤其是黄土地区煤矿工业场地建设中,因斜坡开挖、机械振动、降雨作用等造成的黄土边坡变形破坏直接威胁工业场地安全。这里选择典型煤矿工业场地黄土边坡为研究对象,借助于现场调查、勘察、试验、多方法计算对比、理论分析、评价和数值模拟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果、结论,主要包括:(1)针对准备车间-中煤仓边坡形成过程、变形特性,提出煤矿工业场地黄土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切脚——压致拉裂——挤压——错动——稳定”。(2)提出马兰、离石和古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取值范围的三种模式:模式Ⅰ-土体开裂、充填物松散时,C马兰=0-5kPa、马兰=40~60°;C离石=0-5kPa、离石=40~60°;C古土壤=0-5kPa、古+壤=40~60°;模式Ⅱ-土体含水量10%左右时,C马兰=16~24kPa、马兰=28~30°;C离石=20-24kPa、离石=34~36°;C古土壤=30~42kPa、古-壤=28~31°;模式Ⅲ-土体浸润时,C马兰=12-16kPa、马兰=23~25°;C离石=16-20kPa、离-=28~30°;C古-壤=20-26kPa、古土壤=8~16°。进行多方法稳定计算,效果明显,符合实际。(3)针对准备车间-中煤仓边坡特征,提出“先单级坡、组合坡、整体坡分别多方法检算,后综合分析、总体评价”的黄土边坡稳定评价新思路,可为稳定坡设计提供依据。(4)针对部分研究边坡进行降雨渗流模拟,得到结果、结论:①降雨过程中,边坡在第六级大平台处首先出现孔隙水压力集中,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边坡表层土体孔隙水随单级坡表层土体贯通逐渐向多级坡发展。②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边坡顶部、大平台或坡脚形成一定的软弱带,降低该处的抗剪强度,随之发生不稳。
其他文献
空中通信节点装备体积大、重量重,对空中通信载体要求高,不能满足战斗的需求,所以对其进行轻型化研究成了必然趋势。同时军用通信设备制造周期长、花费昂贵,其结构设计也面临
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就是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编目和各易发性因子的综合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应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一个区域内地质灾害易发性程度的分布情况进行评价分区,是减灾防灾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本论文在总结当前国内外开展滑坡评估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围绕滑坡易发性快速评估与制图中滑坡编录和基础数据获取与更新,易发性分析中的指标因子的确定与提取,滑坡空间概率的确定等难点
摘 要:在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而且还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检测和监督水平。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价值展开了分析,希望对同行或类似的工程帶来一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5-0252-02  1 引 言  近年
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简称TEM),是探测地下介质电性参数等信息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已经在矿藏勘探、钻井、航空和海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