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教育公平理念下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是保障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平等权利的重要途径,是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建设人才、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对民族高等教育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对实现教育公平有着重大意义。   随着我国民族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民族高等教育政策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缺乏规范性与强制性、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内容考虑不全面,缺乏操作性、政策制定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没有形成相应的监督机制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教育公平问题,从深层次来讲就涉及到民族平等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十九世纪提出了民族平等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教育公平理论。在21世纪的中国,如何运用这些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中出现的问题,保障少数民族的教育平等权利,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五大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中国共产党教育公平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的中国化成果。说明中国共产党教育公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与我国民族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第三部分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采用历史分析为主的方法,梳理了我国建国后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分析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特殊政策的成效及其不足。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学理论,总结、归纳了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影响和原因。第五部分完善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一些思考。针对在新时期我国民族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如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观为指导,发展和不断完善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最终实现各民族教育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强化并完善初中语文教育是目前我国初中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初中生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是否能够具有一个优良的社会风尚,强化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国以民为先、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空前关注。但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力,食品安全事故反复出现。食品的安全性难以确保,使公众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怀疑。在此背景下,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通过研究发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