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数效应是指在调整事件前后,成份股票的价格和成交量产生的异常市场效应,它对有效市场理论提出了挑战。指数效应不仅是研究股票市场运行机制和股票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的重要事件,也是研究股票市场有效性的重要事件。针对这一问题,运用事件研究法,以2009年2月到2011年10月之间沪深300指数的调整事件为研究样本,将事件窗口划分为AD前后和ED前后分别进行研究,应用三种计量模型综合分析异常收益率,验证了我国股票市场中指数效应的存在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价格效应方面,指数成份股票在调入(调出)事件公告日AD之前有显著为正(负)的异常收益率,说明市场上的一些投资者已经提前预期到指数调整的信息;在公告日AD之后沪深300指数调入成份股票呈现显著的正价格效应,在ED+40发生反转,表明调入事件的价格效应不是长期的,公告日AD后沪深300指数的调出股票有显著的负价格效应,但在ED当日开始发生了反转,由负转正,表明调出事件的价格效应也是短期的;在三种模型计量结果的比较分析中,基于市场模型的异常收益较多地通过显著性检验,对本文采用市场模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三种计量模型的结果在调入事件中的表现大体上一致,而F-F三因素模型对调出事件的计量过于敏感,这主要是由模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在成交量效应方面,调入调出事件在AD之前有显著扩张的成交量效应,在AD和ED当日及以后调入调出事件也都对股票的成交量有正面影响,导致股票成交量的扩张,直到ED+13开始平均成交比率MVR趋于1,表明成交量效应是暂时的,这与价格效应表现一致,说明最适合解释我国沪深300指数效应的理论假说是价格压力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