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底泥硝酸钙快速治理黑臭工艺及参数优化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hly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底泥黑臭现象是目前南方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利用硝酸钙原位氧化进行黑臭底泥修复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底泥原位修复技术。然而现有研究对投加硝酸钙后主要还原性污染物的快速协同氧化效应及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缺乏深入的研究,其过程机理和工艺参数需要进一步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广州黑臭河道还原性污染物进行调查,还针对南方城市季节性变化、投加量等工艺参数对底泥进行硝酸钙原位修复实验。深入探讨了硝酸钙原位快速治理黑臭底泥过程主要还原性污染物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明确快速黑臭治理机理及主要工艺参数,可为该技术的推广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1)广州市典型黑臭底泥还原性污染物(包括亚铁、硫化物、氨氮和TOC)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微生物主要以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和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为主。而投加硝酸钙修复后,大部分的底泥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中具有硫铁氧化功能的Thiobacillus的比例显著上升,成为主要的优势属。投加硝酸钙后,底泥颜色变化与硫铁的氧化效果相关,14天内可以达到底泥黑色消失、主要的臭气物质硫化物也被去除的效果。(2)硝酸钙修复底泥过程中,温度变化会显著地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由于温度变化所决定的优势菌属的变化,硫化物和亚铁氧化过程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因此,只有当温度高于15℃时,硝酸盐驱动的硫化物和亚铁氧化速率才会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由硝酸盐驱动的硫化物和亚铁氧化相关的细菌(如Thiobacillus)变成了优势菌。因此,中国南方城市的在夏季投加硝酸钙城市黑臭修复效率更高。(3)硝酸盐的投加量对沉积物中硫化物、亚铁和氨氮氧化和微生物多样性的过程有显著影响。投加适量硝酸钙,硫化物和亚铁可以在两周内完全氧化,两个月内无硫化物再生,而且氨氮可以同时被去除。这些结果表明,对于硫化物和富铁沉积物的处理,nNO3/n(S+Fe)作为硝酸钙用量计算的指标是可行的,接近于1.2的比值适用于短期的沉积物气味控制。硝酸钙对底泥氧化修复过程中,发现的Thiobacillus、Sulfurimonas等,证明底泥中铁硫反硝化是主要的硝酸盐还原过程。另外,专性厌氧氨氧化菌属CandidatusBrocadia的出现则在微生物角度证实了修复后氨氮下降的原因是因为启动了厌氧氨氧化反应。
其他文献
衍生自氨基酸的五元环化合物O-内酸酐酯(OCA)开环聚合包括熵驱动脱羧反应,热力学上较丙交酯更容易开环。而且OCA丰富的侧链官能团可以增加PAHA的多样性,改善其物理性能和机械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自身具备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的双重功能,被普遍用于高烈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的抗侧力结构体系,是高烈度地区高层住宅、宿舍、酒店等高层结构中应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客户端APP营销成为服装企业开展产品推广活动的新手段,APP帮助客户挑选更合适自己的商品,促进消费。随着时代的发展,“定制”的设
在量子假设检验中,我们使用假设检验的办法,来判断对所给密度算子的假设是否为真。通常我们将第一类误差限制在一个给定的范围内,然后使得第二类误差概率达到它的最小值。量
对灰度图像着色是图像处理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图像着色在旧照片修复、文物色彩还原、影视处理等方面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原始的着色技术有基于人工着色的局部颜色扩展和基于参考图像的颜色传递两种方法,但是由于这两种方法人为影响的因素比重过大,使得着色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不能够用于大量的图像着色。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软硬件设备的普及和高速发展,人们不断考虑将各种机械化、程序化的设备智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但是这些碳基能源具有不可再生、利用率低和污染环境等缺点,为了可持续发展,使得人类必须对于传统技术
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材料广泛应用于我国的道路基层建设,具有早期强度高、水稳定性和抗冻性能好等特点。然而随着公路施工工艺的发展,传统的室内重型击实试验与静压成型试验方法已经无法指导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与工程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振动试验方法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的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本文依托吉林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开展水泥稳定碎石的振动法研究应用,对提高道路基层承载能力,减
温度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造成植物生物量下降,影响植物地区分布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由于季节的变化等诸多外界不稳定因素,大多数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冷胁迫。大多数C_4植物耐热而不耐冷,但中亚滨藜却具有较强的耐冷性。本文主要通过比较耐冷C_4植物中亚滨藜以及另外两种C_4植物苋菜和玉米在冷胁迫下生理生化变化,来探究中亚滨藜植株耐冷的机理。本实验结果如下所示:1.中亚滨藜、苋菜和玉米的冷害临
定位是指移动机器人通过传感器信息确定自身在场景中所处位置的过程,精确而鲁棒的自定位是移动机器人完成导航任务的基本条件。全局定位需要地图中可行的位姿状态空间中搜索,
植株的生长发育受很多种因素调节,器官的形态建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叶片对植物生物量的产生不可或缺,其形态结构的改变会影响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响应。作为植物吸收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