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永佃权习惯与立法述略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ang89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永佃与一田两主的基本状态入手,通过考察清末民初的土地租佃状况,以及当时东学西渐过程中的大清民律草案、北洋政府民律草案与1930年中华民国民法典对永佃权的规定,力求比较中国传统上的永佃制度、一田两主制度以及渊源于古罗马的现代民法上的永佃权三者之间的异同,探讨中国传统的土地租佃习惯与当代民法的契合问题.
其他文献
该文在对美国政府管制进行理论的静态研究,竭力将其较全面、系统地呈现出来的同时,还选取了当前美国社会的关注热点之一—电力行业管制改革作为分析个案,把政府管制的理论研
该文主要探讨公众舆论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关系.公众舆论是否影响美国外交政策以及有多大的影响力取决于三个因素:决策者、决策环境和决策本身的性质和内容.总的来说,从冷战时期
宪法权威的内涵是由操作层面到实质状态渐次递进的.操作面的宪法权威指的是一切国家及社会行为均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实质意义上在宪法权威则揭示了一种理想
中国的政党制度具有自己的鲜明的体制特征,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参政的各民主党派在权力结构、意识形态、组织结构、党内纪律等方面都表现出各自的特征,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体制目
民事质证制度是民事诉讼证据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贯彻民事诉讼公开原则、辩论原则,以及直接言词原则的具体表现。但是,这一制度为我国司法实践所忽视,也不为法学理论所重视,显然
人权保护理论在人权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权保护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国内保护和国际保护.中国政府和学者对人权国际保护在认识上存在误区.阐明人权国际保护的必要性具
该文分为三部分:一、对西方意识形态研究的历史考察.二、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研究探源.三、在交往关系中实现的观念演变.最后,该文提出了意识形态研究对于中国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人民生活有了根本的改善,目前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城乡二元结构是困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