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链抗体分子构象与其体外生物活性关系的建模分析及应用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ongwei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野生型蛋白的结构为对比标准,利用数学矩阵理论和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同源模建,目的是研究连接肽的序列、长度和柔韧度对构建的单链抗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第一阶段,用(G4S)n(n=1~9)作为连接肽,通过同源建模和计算机辅助手段,构建单链抗体ND-1ScFv-n(n=1~9)的3D模型。在构建的3D模型中,将构建蛋白与野生型蛋白的结构进行局部比对,找出两者的结构重叠部分,然后在空间坐标系中平移重叠部分,使两者重合后进行主轴和次要轴的确定和空间α碳原子坐标的确定,同时从结构上比较构建蛋白与野生蛋白的结构相似度。结果表示,连接肽的长短对单链抗体的VH和VL区的折叠和结构的影响可以用公式表示:r(n)=√[AB(n)-AB0]2+[CD(n)-CD0]2+[BC(n)-BCst]2,当n=3时,构建的单链抗体ND-1ScFv-3最接近理想模型,当n=6时,构建的单链抗体ND-1ScFv-6与野生型蛋白的结构的相似度最低。  第二阶段,将构建的单链抗体进行VL区和VH区的基因扩增、ND-1ScFv-n克隆载体的构建、ND-1ScFv-n表达载体的构建、ND-1ScFv基因的诱导表达、ND-1ScFv-n蛋白的纯化和双切酶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构建的单链抗体成功地表达于E.ColiBL21菌株上,Bradford检测结果显示蛋白浓度大于1.3mg/L,ND-1ScFv-n(n=1~9)获得正确构象,且能够保持有效浓度。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法(WesternBlot)分析ND-1ScFv-n的免疫活性,结果显示,ND-1ScFv-3保持了与亲本最相近的靶细胞(人大肠癌细胞CCL-187细胞)结合活性,ND-1ScFv-n具有良好的抗体活性和特异性。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ScFv-n蛋白表达于BL21的溶菌产物的上层清液中的包涵体中。凝胶灰度扫描测定结果显示包涵体蛋白纯度为94%,His-tag在单链抗体的N端。  第三阶段,利用成功表达于E.ColiBL21菌株的单链抗体ND-1ScFv-3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并初步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以ND-1ScFv-3为包被抗体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建立成功,对41例大肠癌患者、13例大肠腺瘤患者和32例正常健康者的血清样品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5.61%、76.92%和3.13%,对分化程度越高的大肠癌其检出率也越高。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务院“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互联网+各行各业”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模式.本文在阅读了大量文章、学术论文的基础上,以湖北省某地方理工高校学生为调
中国、美国碾压土石坝规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论文选取了代表性的若干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为研究两国土石坝规范的差异及对后续其它工程设计提供了帮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背景和目的:  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管等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交通形成的异常窦道统称支气管胸膜瘘。本课题所涉及到的支气管胸膜瘘是肺叶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