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IL28B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rs12979860 C/C型慢性丙肝患者的HCV基因型与抗病毒疗效、安全性评估及糖、脂、铁代谢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我院感染科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并随访4.5年的CHC患者38例,检测其IL28B SNP rs12979860位点均为C/C基因型,对其性别、HCV-RNA复制水平、HCV基因型、血常规、肝功能、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血清铁、转铁蛋白、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相互关系。结果:在纳入的IL28B SNP rs12979860 C/C型的CHC患者中:1.基因1b、2a型两组患者,男女差异不明显。2.基因1b、2a型的HCV-RNA复制均以中水平复制多见,且两种基因型RNA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3.两种基因型在基线生化指标(转氨酶、GGT、胆红素)无明显差异。抗病毒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两种基因型之间生化指标(转氨酶、GGT、胆红素)无统计学差异。4.两种基因型的基线胰岛素、GLU、TC、TG、LDL、HDL、血清铁、TRF、SF及TIBC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抗病毒治疗后,两组的TC、TG、HDL均较治疗前下降(组内P值均<0.05),GLU、LDL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组内P值均>0.05);但两组之间GLU、TC、TG、LDL、HDL无明显差异(组间P值均>0.05)。5.基因1b型的SVR率为73.33%,基因2a型SVR率为95.65%,两种基因型的SVR率无明显差异。6.干扰素(IFN)治疗过程中,基因1b、2a型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发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停药后不良发应均逐渐消失。两组WBC、PLT、中性粒细胞均较治疗前下降(组内P值均<0.05),抗病毒治疗结束后可恢复;两组在WBC、PLT、中性粒细胞下降程度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P值均>0.05)。两组甲功异常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IL28B SNP rs12979860 C/C型的CHC甘肃省汉族人群中:基因1b、2a型在性别、基线RNA水平、基线肝功能水平、糖代谢、脂代谢、铁代谢、SVR率等方面无明显区别;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肝功能、血脂水平,但在基因型之间其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以IFN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长期安全性良好,且在不同基因型HCV感染者之间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