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在中国顺利举办,是国际篮联篮球赛事首度在中国举行,也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在中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中国男篮在具备主场优势下,小组一胜两负战绩未能出线,无缘直通东京奥运会资格。赛事成绩不佳突出中国男篮整体技战术存有不足。我们需要通过赛事总结经验、寻找问题,探究当下我国传统优势位置的中锋队员在本次世界杯进攻技战术运用方面存在的优势及不足,以期提高中锋队员的整体竞技能力水平,为中国男篮队员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能力提升贡献参考价值。本文以2019年国际篮联男篮世界杯A组赛中外男篮中锋队员的进攻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以及对比分析法,在遵循篮球基本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A组赛四支国家队实时比赛结果,对A组优秀中锋队员个人形态指标,队员在比赛中运用进攻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中国男篮与对手中锋队员在进攻方面存在的优势及不足,予以更好的提高中锋队员个人专业技术以及与整个球队的战术配合。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中国队中锋平均年龄26岁,是4支球队平均年龄最小的队伍;平均身高214.6cm,对比波兰队、科特迪瓦队及委内瑞拉队具备明显优势;体重及克托莱指数处于劣势,周琦个人克托莱指数439.8,低于A组中锋平均克托莱指数,在12名中锋队员内排名最后。2、中国队中锋场均得分最高,占据全队场均得分57.5%;控制、支配球能力方面,中锋盖帽、抢断数据高于其他球队,篮板球拼抢能力不及波兰队和委内瑞拉队,尤其是后场篮板球拼抢能力,中锋个人犯规次数较多,周琦、王哲林A组赛累计犯规10次,犯规次数多于其他中锋;中锋比赛效率值对比,委内瑞拉队格拉特罗效率值最高,易建联以0.03%差距低于格拉特罗排名第二,周琦和王哲林分别排名小组第四、五名。3、掩护配合是四支球队中锋常用的基础战术配合,其次是策应配合。中国队中锋参与进攻基础配合意识淡薄,在掩护、策应配合方面,多采用有球掩护和高位策应配合,战术配合形式单一,突分配合质量不高,二次突破能力不足。在传切配合方面,切入得分能力较低。相较而言,波兰队中锋是四支球队进攻战术配合意识最强的队员,战术组织形式多变、执行运用能力较强。4、中锋快攻战术实施缺乏创新性、高效性。快攻发动形式单一,中国队和科特迪瓦队主要以抢篮板球或抢断球发动快攻,以短距离传球推进为主,队友间过多的回传、横传,延误快攻推进速度。快攻结束阶段,中锋上篮、扣篮或跟随补篮为主,缺少中远距离投篮是四支球队中锋面临的共同问题。针对结论提出建议:1、中锋队员合理利用身高优势,有针对性的进行高强度、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增强身体对抗能力。支持鼓励球员参加篮球赛事,及时总结经验,提高自我疏导能力,弥补年龄小导致经验不足、抗压能力差的问题。2、加强中锋队员外线投篮练习,尤其是中远距离投篮,扩大进攻范围、丰富得分手段;强化基本技术,增加中锋脚步移动训练,培养移动中传接球意识及能力;精确篮板球预判能力,提高拼抢积极性,摒弃“站桩式”抢篮板球方式,培养中锋篮下卡位及对第二落点的把握能力,增加爆发性及弹跳力的训练。3、重视培养队员战术配合意识,增强团队配合默契,提高掩护配合质量,灵活选择策应位置,加强低位策应二次处理球能力,巩固提升内外线突分配合的机动性,使其能根据比赛进攻强弱侧、内外线及高低位分布情况灵活选择进攻战术,丰富进攻形式。4、增加中锋球员对快攻发动时机的把握,开阔推进阶段传球视野,培养多人参与、多点跟随快攻模式,提高中远距离投篮在快攻结束阶段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