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金融理论认为,在统一的经济体内的各个地区之间,不应当存在明显的金融生态差异。但中国的区域金融不均衡问题十分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显示,浙江的金融生态极其优质且特点鲜明。基于这样的背景,选择浙江省为研究对象,以金融发展理论、法律金融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等理论为依据,通过统计描述、主成分分析法、相关性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耦合协调模型的实证分析,立足金融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从互动基础、互动方式和互动效果三方面,探究金融生态成长过程,以期揭示金融生态形成的内在逻辑,进一步阐明金融生态内涵,并为区域金融生态模式可效仿程度的甄别提供借鉴,进一步启发其他地区金融生态建设。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的金融生态具有内生成长的属性。首先,生态环境子系统依靠构成要素的链锁作用成长形成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最初形态;然后,在特定的选择空间的约束下,响应获利机会,非正规金融应运而生;政府的默许与支持使得它能够长期存在并且不断扩张,迅速成长为民营经济金融支持主力;接着,金融生态主体反作用于生态环境,以非正规金融为主力,金融机构做辅助,共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就是在这样一个相互影响,彼此促进,良性互动的螺旋上升过程中,金融生态的“浙江模式”得以形成并不断强化。针对浙江金融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互动效果所做的耦合协调性分析结果显示,浙江金融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具有一以贯之的强协同作用,但生态主体始终滞后于生态环境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环境子系统的优化。由于浙江金融生态成长过程的内生性,其优质成果的取得依赖自身特色,可效仿程度有限。但浙江政府立足地区特色,合理利用并扶持推动、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做法极具建设性,对于其他地区的金融生态建设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