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起源于生活,数学能为现实生活解决问题。从上个世纪80年代,问题解决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全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标》中对于第三学段(7-9年级)关于解决问题这部分是这样要求的:“……能用文字、字母或图标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所以,对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水平进行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考查初中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水平。通过对《课标》和有关问题解决方面参考文献的研究,详细的分析了问题解决过程,并提出了问题解决过程涉及到了阅读理解能力、构建数学模型能力、解题与表达能力、评价与反思四个能力要素。通过分析《课标》、《大纲》、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教学要求,编制了两套问题解决能力测试卷。在城市和乡村共抽取了15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的测试。将测试后的成绩整理,利用SPSS软件和统计学理论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搜集资料,调查法对测试卷进行测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结论的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测试卷的数学知识内容涉及到了数与代数、空间几何、概率、统计四个方面,问题背景具有公平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平均分在61分,有约50%的学生及格。第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四个能力要素具有顺序的相关性,即阅读理解能力影响构建数学模型能力、构建数学模型能力影响解题与表达能力、解题与表达能力影响评价与反思能力,评价与反思能力又影响着问题解决能力。第三、阅读理解能力、构建数学模型能力、解题与表达能力、评价与反思能力四个能力要素水平依次降低。第四、城市学生和乡村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即城市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高于乡村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第五、男生和女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