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铜合金具备耐蚀防污的双重性能,激光熔覆技术在耐磨、耐蚀涂层的制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海洋环境下金属材料的耐海水腐蚀和防海生物污损的性能,本文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分别在Q235钢和316不锈钢基体材料上制备了Cu-20Cr-Mo和Cu-8Cr-Mo两种合金成分的熔覆层。利用SEM、EDS分析了熔覆层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结构和边界区域的腐蚀特性;利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测试了熔覆层横截面的显微硬度变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合金具备耐蚀防污的双重性能,激光熔覆技术在耐磨、耐蚀涂层的制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海洋环境下金属材料的耐海水腐蚀和防海生物污损的性能,本文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分别在Q235钢和316不锈钢基体材料上制备了Cu-20Cr-Mo和Cu-8Cr-Mo两种合金成分的熔覆层。利用SEM、EDS分析了熔覆层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结构和边界区域的腐蚀特性;利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测试了熔覆层横截面的显微硬度变化;通过电化学实验评估了熔覆层的耐海水腐蚀性能。此外,测定了 Cu-8Cr-Mo熔覆层和铸铜对比样在模拟海水中的铜离子渗出率,对其防海生物污损性能进行分析。Cu-20Cr-Mo熔覆层中出现了严重的液相分离,组织结构不均匀,熔覆层由富Cu的基体相和大量富Ni、Cr、Mo的圆形析出物组成,与基体材料结合较差,裂纹孔洞遍布其中。Cu-8Cr-Mo熔覆层组织结构均匀,为固溶Ni、Cr、Mo的单相铜基固溶体,主要为树枝晶;与基体材料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Cu-8Cr-Mo熔覆层的硬度分为明显的三个区域:熔覆区、结合区和基体材料。受基体材料的影响,Cr含量升高,熔覆层的硬度变大,耐磨性增强;同时,熔覆层中存在较大的内应力,熔覆层/基体材料界面处出现微裂纹。电化学腐蚀实验表明,熔覆层样品均为钝化材料,在316不锈钢上制备的Cu-8Cr-Mo熔覆层耐蚀性能较好。电偶腐蚀实验结果表明,Cu-8Cr-Mo熔覆层与活性Q235钢更容易发生电偶腐蚀;与边界区域腐蚀特性的研究结果一致,熔覆层边界区域耐蚀性较差,熔覆层/Q235钢基体材料界面处发生接触腐蚀和缝隙腐蚀,加速了基体材料腐蚀,造成基体材料与熔覆层脱离。铜离子渗出实验表明,析出的硬质颗粒能够促进Cu-8Cr-Mo熔覆层持续溶蚀释放铜离子,抑制海生物生长。综上所述,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16不锈钢上制备出了性能良好的耐蚀防污Cu-8Cr-Mo熔覆层。
其他文献
在输电线路巡检过程逐步脱离人工检测的需求下,输电线路的杆塔关键部件越来越依靠智能化技术对其快速识别检测。由于杆塔关键部件类别较多,对象主体在图像中所占尺寸较小,且各类部件缺陷不同。本文使用结合特征融合模块FFM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SSD+FFM对杆塔关键部件进行识别,并利用深度纹理类比的方法对缺陷进行检测。与传统的SSD网络模型相比,结合特征融合模块的SSD+FFM网络模型对杆塔关键部件中各类小目标
热喷涂技术由于其高效、高性价比的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金属的表面防护领域。而单纯的热喷涂涂层同时具有孔隙率高、涂层致密度低、与基体结合强度低等缺点,重熔处理能够显著地降低涂层的孔隙率,使原先堆叠的层状结构变为致密的组织,并且增强涂层与基体的结合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热喷涂涂层的实用性。不同的重熔处理方法及其工艺参数的变化对涂层各方面性能的影响有很大区别,因此本文主要探究不同的重熔工艺对火焰喷涂涂层组织
高压直流断路器是保障直流电网安全运行的核心装备,提高其故障电流分断能力是必须攻克的技术难题。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结合了机械开关良好的静态特性和电力电子器件良好的动态特性,成为直流断路器主流的研究方向。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作为一种新型高端设备,其换流特性和分断能力直接决定了断路器能否可靠工作,因此,研究直流断路器毫秒级的分断过程和微秒级的换流过程中相关部件的电气应力是断路器电气设计过程中必须认识和解
[目的]针对高分六号影像数据面向植被类型、特别是湿地植被信息识别的最佳波段组合进行研究,为高分六号数据在湿地资源监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基于高分六号影像数据,结合当地植被特点,开展保护区植被类型识别中的最佳波段组合研究。从影像信息特征、最佳指数因子以及光谱特征曲线和地物可分性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获取基于GF6/WFV数据的三江保护区植被类型识别的最佳波段组合
近日,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新研究发现,中国人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变得越来越高。数据显示,平均身高最高的国家是荷兰(男性183.8厘米、女性170.4厘米)。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为175.7厘米,全球排名65位。在亚洲,中国排名仅次于黎巴嫩(第26名)、土耳其(第54名)、以色列(第61名)和格鲁吉亚(第62名),中国人的平均身高追平甚至超过了南欧的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发达国家。研究
在智能配电网环境下,随着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配电终端等先进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的深度应用,使得配电基础网络与信息通信网络联系日益紧密,配电网可控性得到加强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信息控制系统更强的依赖性。配电网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配电网将逐步演变为由配电物理网络、信息通信网络、信息控制网络构成的相互依
近年来小型新能源电源数量逐渐增多,并以分布式电源的形式接入配电网。但由于分布式电源的无功需求大、无功需求变化快,仅靠发电机发出的无功功率不能满足电网对无功功率的需求,必须配置各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无功评价是电网无功运行和规划的基础。通过对现有电网无功评价指标体系的总结,本文指出现有评价指标只考虑电压幅值信息,忽视了电压相角信息。而且有功功功率与无功功率是耦合传输的,相比于仅用电压幅值来评估无功状态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中国太阳能资源总量丰富,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精确的光伏功率预测有利于促进太阳能的高效利用,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对推动能源转型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满足未来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的趋势,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消纳水平,预测模型需要能够满足大跨度地理区域的光伏功率预测需求。概率化的预测相较于点预测能够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更加全面的预测信息。因此进行区域光伏
钠冷快堆作为世界第四代先进核电技术的重要堆型之一,可提供稳定经济的能源,具有更高的铀资源利用率和安全系数。快堆燃料组件的结构有关堆芯流量分配情况与冷却剂泵的参数确定,是反应堆一回路流体力学的研究重点。根据组件在堆内承担的功能和位置分布的差异,需要在完成全堆芯流量分配实验前,通过实验测量单盒燃料组件的流动特性曲线,验证燃料组件结构的合理性,为堆芯设计提供实验依据。经验公式中绕丝棒束阻力系数的计算通常
低频减载是电力系统在遭受大扰动、出现大功率缺额时防止频率崩溃的一项重要措施。在面临多机系统时,低频减载离线整定方案存在各负荷节点减载动作值难以配合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复功率增量法的低频减载控制策略。根据扰动状态下多机系统动态频率响应特征,采用系统惯性中心变换将多台发电机等值为一台机,以该系统惯性中心频率为基准建立负荷节点减载灵敏度。其数值越大,系统频率对该负荷有功变化越敏感,频率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