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鲜剂、瓶插液pH和冷藏处理对八仙花切花采后品质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f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植物,其花大而美丽,色彩多样,姿态美丽,品种繁多,花期长,因而广受欢迎。常用于盆花观赏和园林绿化中。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切花生产,而且八仙花的需求逐年增加,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但其花序硕大,花瓣柔软,采收后易脱水,造成切花萎蔫,降低观赏价值,也影响采后运输和保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八仙花切花的销售,也制约了八仙花切花市场的发展和进一步扩张。本研究以八仙花切花为试验材料,从瓶插保鲜液、pH和贮藏方面探讨其采后保鲜技术。从而延缓八仙花切花的衰老,提高观赏品质,延长瓶插寿命,为八仙花切花的采后保鲜和贮藏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以两个八仙花品种‘经典红’(Hydrangea macrophylla‘Classic Rood’)和‘阿尔卑斯山’(Hydrangea macrophylla‘Glowing Alps’)为试材,将其采收后放置到盛有不同配方保鲜液的塑料杯中,观测采后品质。结果表明,‘经典红’切花在不同保鲜液中的采后表现均优于‘阿尔卑斯山’,不论是在瓶插寿命还是在采后的观赏评价等级方面。30g/L蔗糖处理加快了两个品种八仙花切花的衰老,缩短瓶插寿命。对于切花‘经典红’和‘阿尔卑斯山’,水杨酸(SA)施用浓度分别为0~20 mg/L和0~15 mg/L时可以延长瓶插寿命。低浓度Ca Cl2浓度为2 g/L有利于两个八仙花品种切花的保鲜,延缓了切花衰老,而高浓度即4 g/L Ca Cl2会缩短瓶插寿命。STS处理都使两个品种八仙花快速枯萎,对八仙花有毒害作用,STS不适合应用于八仙花切花的瓶插保鲜液中。对‘经典红’而言,最佳保鲜液配方为20 g/L蔗糖(S)+200 mg/L 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8-HQC)+100 mg/L柠檬酸(CA)+15 mg/L SA,瓶插寿命可达16d,而‘阿尔卑斯山’切花的最佳保鲜液为20 g/L S+200 mg/L 8-HQC+100 mg/L CA+5 mg/L SA,瓶插寿命为11.33d。(2)以‘经典红’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瓶插液pH对‘经典红’切花保鲜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八仙花切花的瓶插寿命随着瓶插溶液的酸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pH值为4.0时,对‘经典红’切花的保鲜效果最佳,能有效延长瓶插寿命,最大花径增加率3.32%,显著减缓花枝鲜重变化,维持水分平衡、降低MDA含量、减缓质膜透性的增加。(3)将‘经典红’切花分别进行低温干藏和蒸馏水湿藏,对八仙花切花分别用蒸馏水、可利鲜、自制保鲜液进行短期和长期贮藏。结果表明,‘经典红’切花直接干藏于冷藏箱中,在24h内枯萎,因此八仙花不适合直接干藏。八仙花切花可分别在(4)蒸馏水和可利鲜溶液中冷藏28.67d和32.33d,但在自制保鲜溶液中的储存寿命只有3d。八仙花切花在蒸馏水和可利鲜中的贮藏时间分别不应超过4周(28d)和3周(21d),否则会降低切花的采后质量和瓶插寿命。总体而言,八仙花切花‘经典红’更适合在蒸馏水和可利鲜溶液中冷藏,而不适合在自制保鲜液中冷藏。
其他文献
牡丹花芽休眠的彻底解除是保证牡丹成花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以牡丹花芽为材料,对休眠解除过程中三个时期的牡丹花芽进行转录组测序,从中筛选到一个ERF转录因子基因推测其可能在牡丹花芽休眠解除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对筛选到的基因功能进行初步验证,并克隆了基因,对该基因进行一系列的生物信息学、表达模式分析以及功能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VIGS技术沉默PsERF11基因后,观察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光的地位不可或缺。植物也必须通过光合作用才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自己提供生长所需养分。除了自然光以外,人们还对发光材料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聚集诱导发光(AIE)是一种分子聚集体比单个分子表现出更强发射的光物理现象。传统具有平面和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发光体在单分散状态下通常表现为发光,而在聚集状态下则表现为发光减弱或淬灭。AIE分子却与此相反,在有机溶液中单分散
陕西秦岭特殊的地理区位、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为木本花卉植物的生长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木本花卉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主体成分,除了具有观赏特性,还能够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噪音、防风固沙、产生经济价值。加强对木本花卉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运用,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发展社会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对陕西秦岭木本花卉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为陕西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提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降雨事件发生的频率呈增加趋势。近百年来,黄土高原气候变化总体上呈暖干化变化趋势。在此背景下,干旱将如何影响植物生长以及土壤中微生物特征的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选取黄土高原典型灌木树种丁香(Syringa oblata)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水实验,进行三年观测,研究了3个水分处理,即正常供水(CK,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FC)的75±5%、中度干旱(
本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李华团队培育的酿酒葡萄品种‘媚丽’作为研究对象,将塑料地膜(PF)、液态地膜(LF)、碎枝条段(GB)三种材料进行行内覆盖处理,并以清耕(CK)作为对照。探索三种处理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差异,以期为杨陵地区酿酒葡萄的优质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覆盖处理可提高表层土壤全氮含量,其中2019年GB处理效果最显著,提高了41.0%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应用绿色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自我调节机制,促进城市水生态、水安全。与传统植物群落相比,海绵城市指导下对植物群落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在生态雨洪管理能力方面。当下有关海绵城市植物建设中,较多实例忽视了植物群落对雨水的利用效益。通过优化植物组成、林冠结构,促进林冠层对雨水的截留效益,是在现有绿地系统的基础上提高雨水生态化利用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选取植物单叶截留能力、林冠结构两个层面,在夏季采用实
刺激响应作为荧光材料的一种应用分支,是指材料在热、压力、光、溶剂和p H等外部刺激下,其发光行为发生明显的改变,其中就包括发射强度的改变以及发射波长的蓝/红移。它作为一种智能材料可以对外界刺激予以响应,从而广泛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传统的荧光材料在聚集状态下会发生强烈的π-π堆积,从而导致荧光猝灭,称之为聚集诱导猝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ACQ)效应。与此相反的是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二维碳纳米超材料,研究发现其在电学、光学等方面具有优异的特性。传统超材料的光学特性主要由所设计结构的单元形状以及几何尺寸决定,这使得传统超材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石墨烯不仅具有传统超材料的优点,其光学特性还可以通过外加电压等方法进行动态调谐,这使得石墨烯在超材料的研究上备受关注。本文研究了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石墨烯对光的增强吸收作用。通过理论设计与模拟计算,设计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石墨烯光
八仙花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八仙花属(Hydrangea)多年生木本植物,花型丰满、色彩丰富,耐重金属镉、铅污染,是铝的超富集植物,因具有较高的观赏、生态、药用和经济价值,在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八仙花属植物资源占世界所有八仙花属资源60%以上,但目前很多野生八仙花资源未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针对这一问题,作者对秦岭地区的野生八仙花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对其分布状况、表
长期以来,由于化肥滥用和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导致了果园、蔬菜农田土壤板结、微生物数量减少、营养成分流失等土壤问题,进而导致果蔬产量和品质的降低。目前,增施有机肥能有效改良土壤,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手段。在众多有机肥中,蚯蚓粪能将有机物、微生物及生长因子有效结合起来,在土壤保水保肥,果蔬提质增产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纳米肥料拥有更高的溶解度、可提高肥料生产率、减少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提高果品中干物质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