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肝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临床疗效的比较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chao0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早期肠外营养对脓毒症肝损伤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符合脓毒症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支持的方式不同分为EN组、PN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开始营养支持的第1、3、8日部分肝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再按肝功能损伤程度分别分成两个亚组进行比较,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  结果:本实验共纳入131例脓毒症肝损伤患者,其中应用早期营养治疗的患者共85例,肠内营养组24例,肠外营养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知,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部分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等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在给予营养支持的第1、3、8日时患者的丙氨酸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可知,两组患者的TP、ALB及ALT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采取营养支持的第3日TB及DB均较前明显上升,但在第8日,EN组的患者TB及DB较前明显下降,而PN组的患者TB及DB仍继续上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按照肝损伤程度将两组患者分别分成两个亚组(轻度肝损伤组和中重度肝损伤组),在中重度肝损伤的患者中,接受EN的患者在第3日开始胆红素较前成呈下降趋势,而PN组的患者胆红素呈持续上升趋势,两者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肝损伤患者中,两组患者的TP及ALB总体呈上升趋势,但EN组较PN组患者上升趋势更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脓毒症肝损伤患者其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2.脓毒症肝损伤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胆红素的代谢,减少肝损伤时间,促进脓毒症肝损伤后期肝功能的恢复;3.轻度脓毒症肝损伤患者中应用肠内营养的患者其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相较于应用肠外营养的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对后期营养状态的改善存在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1.总结进行性指掌角皮症(KTPP)的临床病理特点。  2.了解性激素和接触性致敏在KT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3.明确KTPP皮损中浸润细胞免疫表型。  4.观察KTPP患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特点及相关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研究者共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医院骨科诊治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