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女性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习惯的转变、城市化节奏的加快,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乳腺恶性肿瘤,这之中最常见的是乳腺癌;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及末端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出现发病低龄化趋势:多项研究表明,积极开展乳腺痛筛查和早期诊断,对提高乳腺癌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常规超声检查无创高效、操作简单、重复性好、随诊方便、易为病人接受;乳腺超声弹性成像能提供病灶的硬度信息,可见间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目的观察乳腺包块在二维彩超上的表现并测定乳腺包块的硬度信息,即实时组织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 UE)分值,分析讨论二维彩超联合UE诊断乳腺包块的价值;讨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彩超上的图像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因子ER、HER-2的关系,探究乳房肿块图像特点、UE评分和病理类型的关系,为临床大夫全面估计病情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可以提高彩超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12-2014.11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乳腺肿块患者313例(肿块共431个),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者活检穿刺病理结果证实。所有病例入院前均未经放疗和化疗,入院后行彩超检查。收集所有入选病例肿块的超声表现、UE分值及病理组织学类型及浸润性乳腺癌的ER、HER-2表达结果。分析二维彩超结合UE技术鉴别乳腺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探讨乳腺恶性肿瘤UE评分与病理类型的关系;乳腺恶性包块的彩超图像特点和生物学分子ER、HER-2阳性表现的关系。收集的数据均经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输入,经SPSS 17.0分析处理,采用X2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431个病灶中,病理诊断良性结节278个,恶性肿瘤153个。2.常规彩超与UE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种检查方法结合判定乳腺肿块的准确性比单独使用一种检查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彩超压迫弹性成像提供的分值与良恶性肿块的病理类型间无明显相关性。4.免疫组织化学因子ER在肿块有毛刺组阳性几率高,在血供丰富组和有前哨转移淋巴结组阳性出现率低,其阳性出现率和包块大小、形状无特定的相关性。5.免疫组织化学因子HER-2在富血供组和前哨转移淋巴结组阳性出现率高,在肿块有毛刺组阳性表现的概率低,其阳性出现率与肿块大小和形状无特定的关系。6.乳腺恶性病中ER、HER-2的表达表现出负线性相关。结论1超声及UE在乳腺包块性质鉴别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明显提高。2乳腺肿块的彩超图反映了肿块本身的病理性质,它和肿瘤生物组织化学的表达存在特定意义的关联,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示乳腺恶性包块的转归,对乳腺恶性肿瘤诊疗方案的选择给予可靠的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