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几种赤潮藻的PCR-膜反向斑点杂交检测技术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weiwei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潮藻的鉴定和检测是进行赤潮研究和预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其方法学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然而,基于形态学特征的传统赤潮藻的鉴定方法(光镜法)效率低、准确度不高,特别是不能对自然水样中的多赤潮藻进行并行检测。因此,本文拟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多种赤潮藻的分子技术—PCR–膜反向斑点杂交。研究选取了6中常见的赤潮藻,包括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共生甲藻(Symbiodinium sp.)、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热带条藻(Skeletonema tropicum)、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提取基因组DNA,对其核糖体大亚基rDNA序列的D1–D2区(LSU D1–D2)进行PCR扩增;然后将PCR产物纯化回收,再将纯化后的PCR产物与载体连接,将连接产物转入到大肠杆菌中进行克隆,通过蓝白斑筛选,获得阳性克隆菌株并进行商业测序。根据测序结果,采用Array Designer4.20设计获得了各自的特异性分类探针,并通过Oligo软件对探针进行评价,初步筛选出针对各种赤潮藻的备选探针3条;采用Primer Premier5.0设计出通用扩增引物;用反向斑点杂交对探针进行初筛,得到各赤潮藻的探针1条;将探针进行地高辛(Digoxigenin, DIG)标记,选用6种常见赤潮藻及其它常见微藻,通过正向斑点杂交对探针的特异性进行验证。对探针进行加尾,并用其制备低密度膜芯片,采用DIG标记法对PCR产物进行标记,初步建立了基于LSU rDNA的PCR–膜反向斑点杂交体系,并进一步对膜制备和杂交体系,包括探针用量、DIG标记PCR产物的用量、紫外交联时间、杂交温度、杂交时间和洗涤时间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设计的探针具有特异性;最终的优化条件为:探针上样量>5pmol,DIG标记PCR产物>25ng,紫外交联30s,42oC杂交2h,47oC洗膜2×5min。为了验证PCR–膜反向斑点杂交检测法的实用性,分别用不同浓度及不同固定时间的模拟自然水样及自然水样作为样品,分别进行PCR–膜反向斑点杂交测试。结果表明:PCR–膜反向斑点杂交的检测极限为0.1cell/ml;含有6种目标藻混合藻液用鲁哥氏液固定1、3、5、10、15和30d后均能检测到6种微藻;该方法能成功检测到自然样品的目标藻种,其结果与光镜镜检结果一致。最后,本研究还对10种赤潮藻的ITS序列进行了克隆,并根据获得的序列设计了种特异性探针,并通过正向斑点杂交验证了其特异性,并设计了基于ITS序列并行检测多种有毒赤潮藻的低密度膜芯片,为进一步建立赤潮的基于ITS序列的PCR–膜反向斑点杂交检测技术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正>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近日揭开了生物钟"守时"的秘密。生物钟只在某些特定时刻对光线敏感,比如,早上日出或晚间日落的时刻,在其他时间里,生物钟能够"守时"是由
本文通过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不同分型的治疗经验的介绍,总结得出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方面,要做到攻补兼施,内外同治,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开
高校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工作是阵地建设的主引擎。未来一个阶段,要以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为理论指导,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
分析了中国近海连云港、舟山和福州38胜鮸鱼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1140bp序列,共检测到39个变异位点和5个简约信息何点;共有27个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960&#177;0.020,核
对作家宗璞的了解,大部分教师是从《紫藤萝瀑布》开始的;而对《紫藤萝瀑布》教学的重新认识,笔者则是从阅读《宗璞文集》开始的。好多教师在执教这篇美文时,都是太过注重对眼
1 病例报告女,32岁.因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1 a余加重伴进行性肌无力10 d于2004-01-29入院.1 a前不明原因出现干咳、呼吸困难,在重庆市多家医院就诊.先后多次作胸片示:肺结核
<正>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税务师行业随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国家扩大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大、国地税合并、金税三期平台不断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包括A1期、A2期)及病情缓解期(包括P1期、P2期)血清中白介素6(IL-6)、和肽素(copeptin)、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