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金陵世德堂刊印的《新刊重订出相附释标注节义荆钗记》(以下简称世德堂本《荆钗记》)是足本《荆钗记》之一,2006年由黄仕忠从日本影印回传国内。本文探究了它与《荆钗记》其他版本及与明代地方声腔青阳腔的关系,力图对世德堂本《荆钗记》在该剧版本系统和戏曲发展史中的价值和地位做出更为准确、合理的定位。同时,论文也涉及到对此版本中的插图和注释内容的考察。笔者从关目、人物、逻辑三个方面入手,将其与《荆钗记》其他版本对比,从而判定其改本性质,并且认为其与富春堂本存在底本同源关系,故而应将富春堂本与世德堂本一同归入古本系统,而不是学界主张的通行本系统。世德堂本《荆钗记》有明显地方声腔表演特点,尤其与青阳腔相关。对比明代戏曲选本,笔者从曲文内容和青阳腔演唱特点两方面论证二者的密切关系,即世德堂本《荆钗记》存在对时兴青阳腔表演的借鉴。世德堂书坊出版的戏曲书籍插图与注释数量都很大,相比其他书坊是很突出的一个特点,笔者对《荆钗记》插图和注释内容分类并总结特点,查验其他戏曲书,发现世德堂书坊对戏曲书籍的刊印有统一要求,体现为规范性和民间倾向。另外,富春堂版本《荆钗记》插图与世德堂本相同的很多,笔者联系两者曲文的相同,进一步推断两书坊可能存在底本互借情况。总之,世德堂本《荆钗记》的考察对该剧版本系统的补充和梳理,对中国戏曲发展研究都有很重要的价值。